“專家坐診+多元調解+司法救助” 江津區法學會助力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華龍網

“專家坐診+多元調解+司法救助” 江津區法學會助力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2025-03-12 10:03:0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張洪 楊波)刑滿釋放人員的順利回歸社會,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江津區法學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情、理、法”融合治理,助力刑滿釋放人員順利回歸社會。

不久前,江津區一刑滿釋放人員謝某,因傷殘補助金問題,可能引發極端案事件風險。江津區法學會接函后,立即安排法學專家通過調取歷史檔案、審查政策文件及法律依據,全面梳理案件背景,確認原處理決定的合法性,明確訴求不合理的法律依據。隨后同工作專班與監獄部門聯合處置,充分發揮屬地、屬事社會穩定工作的共同監管作用。同時,深入研讀《罪犯工傷補償辦法(試行)》等,力求充分尊重和保護謝某的合法權益。

在專題會議中,專家團隊出具詳細的法律意見書,結合現行法律與歷史政策,闡明補助金標準的制定依據及執行程序。同時對各部門提出的法律支撐問題、傷殘認定問題與賠償金問題等進行法律上的深入分析和解釋答復。

工作推進期間,江津區法學會耐心聽取謝某訴求,細致給予本人及其家人逐條解釋法律條款,消除其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誤解。在重慶市司法局、市監獄管理局指導下,組織召開公開聽證協調會,江津區法學會專家通過現場宣講法律意見、回應質疑,增強處理結果的公信力,通過多方聯動調解、協商溝通,并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協議意見。

此次事件風險化解后,江津區法學會復盤全流程。在處理刑釋人員爭議時,應嚴格依據法律法規,確保處理過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同時加強該類人員的法治宣傳教育,對有信訪傾向的群眾進行司法解釋和勸解,防止極端案事件發生。

面對重點人員矛盾問題時,堅持依法處理原則,強化群眾對法律程序的信任。不僅有法律層面的考量,還應注重人文關懷,通過心理疏導、生活幫扶等措施,緩解其情緒壓力,促進社會和諧。按照“一案一檔”跟蹤機制,定期回訪當事人,確保矛盾不反彈。

本次事件也推動法學專家力量與江津區綜治中心、公安、司法、信訪深度融合,形成“專家坐診+多元調解+司法救助”的長效機制,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責任編輯:徐力超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