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沃土10年長出一片森林 從重慶國際生物城看產業培育如何“聚沙成塔”
2025-03-18 10:07:44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前不久,重慶智翔金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翔金泰)研發的賽立奇單抗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注冊證書》。這也是重慶首個獲批上市的1類創新藥,一舉填補重慶1類創新藥領域的空白,打破了外資藥企在銀屑病治療領域的長期壟斷。
賽立奇單抗注射液的誕生,并非偶然。智翔金泰所在的重慶國際生物城(以下簡稱生物城),目前已有56個創新藥物在研,其中23個已進入臨床階段。從“塊頭”上看,這里已匯聚了130余個項目,年產能規模超1000億元。生物城已成長為重慶生物醫藥產業的一片“森林”。
而10年前,生物城所在的巴南區木洞鎮,根本就沒有生物醫藥企業,產業基礎為零。
2010年,以代理銷售國外疫苗起家的智飛生物上市。幾年后,這家企業的創始人蔣仁生在從代理銷售向自主研發轉型的二次創業中,選擇在木洞鎮設立智睿投資,專注生物醫藥產業項目孵化,為日后的生物城播下了一顆“種子”。
第一件事
在貧瘠土壤中“堆肥”
國際生物城公司副總經理穆毅說,為了讓種子長成森林,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堆肥”,即讓種子從土壤中健康地長出來。
“堆肥”的提法,是針對當時當地產業環境“貧瘠”而言?!爸行某菂^二環外待開發區域,不要說產業配套,連基本的生活設施都很缺乏,”穆毅回憶說,當時,智睿投資有3個意向落戶地,為留住這顆“種子”,他們一方面最大限度提高服務效率,另一方面則是提速建設配套設施。
“白+黑”“5+2”“頭天晚上提出相關需求,第二天早上方案送到”,從蔣仁生首次來訪到項目正式簽約,招商團隊只花了7個月時間。而類似項目的落地,一般要耗時兩年以上。
配套設施方面,巴南區專門在生物城建設了集中供能蒸汽站、專業化污水處理廠等,解決了醫藥行業的關鍵工序要素保障難題;此后又建設了雙電源,解決了該行業最大的后顧之憂。2019年3月,智睿投資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全面提速建設。
第二件事
集聚上下游企業做產業配套
生物醫藥產業有幾個關鍵環節:一是靶點發現,二是中試放大,三是產品產業化。
靶點發現屬于基礎研究,一般在發達省市的科研院所開展。中試放大是通過模擬工業化生產來驗證工藝的可行性??紤]到重慶的生物醫藥產業基礎,智睿生物醫藥產業園的初衷,是承接產品產業化,簡單說,就是當藥品的生產車間。
但是,就生產型企業而言,上下游配套企業都在外地,落地研發和生產成本必然居高不下。為此,巴南開始謀劃第二件事:集聚上下游企業,做產業配套。
“當時智睿投資方面開了一個清單,上面有好幾十家配套企業,我們就拿著名單一家一家拜訪?!蹦乱阏f,通過產業鏈龍頭企業的引領,加上招商團隊的“軟磨硬泡”,生物醫藥產業鏈上游做玻璃瓶和托盤等醫藥包裝材料的合信醫療來了,做動物試驗的美萊德來了,下游的國藥、重藥等銷售企業,也與生物城企業共建了銷售平臺。
隨著產業鏈的完善,相關成本大幅降低,更多的生物醫藥企業前來落戶。智睿生物醫藥產業園,從最初規劃的500畝拓展到如今的1500畝,投資總額高達130億元,是重慶迄今投資規模最大的生物醫藥項目。
隨著集聚效應的放大,產業鏈也開始向高附加值環節攀升。以智翔金泰為例,其前期的規劃是靶點發現在北京、中試放大在上海、產業化在重慶。而現在,這家企業將總部搬遷到重慶,并將中試放大和產業化項目一起布局在了生物城。
第三件事
以產業集群思路配置資源
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扎堆集聚,產生出對專業研發平臺、創投資本等生產性服務業的旺盛需求。為了滿足企業的共性需求,巴南做了第三件事:按照產業集群的思路,配置研發和生產資源。
以研發平臺的搭建為例,目前,生物城建立了智睿創新孵化中心等5個研發平臺,美萊德動物實驗中心GLP平臺等10個專業服務平臺,形成了包括基礎實驗、中試小試、動物實驗、生產制造、孵創、代工產業服務等服務體系。2022年6月建成投用的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為生物城的創新資源供給和成果轉化,再添籌碼。
創投資本方面,巴南區建立了規模近10億元的產業基金,重點支持新藥研發和成果轉化。此外,生物城還聯合上海張江藥谷等5個省市的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地,共同打造“長江經濟帶生物產業聯盟”,在全國范圍內實現更便捷的信息交互和資源共享。
各類資源的集聚,能為研發和生產帶來更大的便利,這不僅夯實了生物醫藥行業的根底,還吸引了非生物醫藥類企業紛至沓來。
目前,生物城的產業構成中,不僅生物藥集群迅速壯大,還有以科瑞制藥、興泰濠藥業等高成長性企業為代表的化學藥集群,以植恩生物為代表的現代中藥集群,以復星杏脈、仝干醫科為代表的醫療器械集群。
以一個項目為圓心,層層擴大半徑“聚沙成塔”。穆毅的預期值是:到2027年,生物城聚集各類企業總數超過200家,產能規模超1500億元。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吳剛
責任編輯:李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