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以精細化管理提升城市形象
2025-03-18 16:00:4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聶紹楊 謝云芳)彭水縣城濱江路,盛開的美人梅裝扮著河堤上的“口袋公園”,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觀賞游玩;一條條集生態、休閑、健身于一體的濱江路戶外休閑健身彩色步道,成為人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近年來,彭水縣搶抓“超大城市綜合治理一體化”機遇,圍繞打造精品城市、智慧城市、韌性城市、幸福城市、旅游城市的發展目標,以精細化、智慧化、人性化治理共同助推山水之城成為“詩與遠方”的共生之地,讓城市既有“煙火氣”又有“文化范”。
打造“口袋公園”
讓城市更有溫度
春暖花開,不少市民趁著暖陽在烏江東路戶外休閑健身彩色步道上悠閑散步,還有的市民帶著孩子在健身器材區玩耍鍛煉。
像這樣的休閑場所在彭水還有很多。彭水新建“口袋公園”2個,改建“口袋公園”4個,配置休閑娛樂健身設施18套,新增城市公園綠地2300余平方米,開放共享城市公園4個,開放林下空間10余處,開放共享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實施街頭綠地更新提質,更新老城區主次干道樹池296個,完成城市節點氛圍營造9處和濱江路、城市主次干道增花添彩4000余米;完成建設郁江北路、白云社區健身休閑步道3.1公里。
近年來,彭水立足城市建設職能,以繡花功夫般的精心、細心和巧心,優化空間激活文旅基因,以現有微型城市公園為支點,打造公園嵌入社區,社區連片輻射小區,小區串聯服務街道示范效應,推動建成歷史街區、文化場館、生態景觀串聯的“城市文旅動線”。
同時,以舊小區、舊校區、舊商圈等老舊閑置區域為“切口”,充分挖掘各類閑置可用地塊,改造老舊小區12個。建設小微停車場,采取“錯時共享”等方式,新增公共(錯時共享)停車位2187個,改造道路節點9個,形成產城融合文化新業態。
美化城市顏值
讓城市更有精度
清晨,環衛工人們早早開始忙碌起來,他們身著橙色工作服,或手持清掃工具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采取“機械+人工”相結合的作業模式,集中時間、力量對城區進行清掃和沖洗。
彭水按照“日產日清”原則,創新“一日一巡查、一周一通報、一月一研判”城市治理閉環機制,將城區劃分為5大片區19條路段133個網格,充分整合“委領導+督查員+網格管理員”各類層級資源600余項,全面普查城區市政設施,形成井蓋、座椅、欄桿、路燈等設施破損清單,建立“一查一件一檔”報表2000余份,1萬余件城市治理“小問題”實現“1分鐘交辦”“1小時上報”“1天內落實”,讓城市閉環治理更精準。
同時,落實“錯時清運”+“全天候不間斷”保潔措施,城市道路機掃率達96%以上,道路潔凈度達98%以上,建成城鄉生活垃圾四級收集轉運系統,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干凈整潔成為常態。并集中實施一批花境試點、增綠添園、綠地提質、路面拓寬改造項目,打造廟咀廣場等重要旅游打卡點,讓“微改造”帶來“大體驗”。
提升城市形象
讓城市更有深度
近年來,彭水推進夜游項目建設,提升“兩江四岸”和烏江夜游沿線景觀燈飾,拓展現有項目業態,完善配套設施。同時,充分利用迎春燈飾建設契機,補齊城市照明盲區,打造重要節點景觀燈飾,發展兩江廣場等重要商圈夜間經濟項目,呈現“兩江四岸”燈光璀璨交相輝映的“小城”夜景,提煉“小小”城市精神符號,開發“沉浸式”文旅場景。
同時,借力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等新媒介,打造“網紅打卡地+深度體驗”組合拳,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文化惠民活動,舉辦苗族傳統非遺傳承文化活動,點燃傳統佳節文旅熱點,體驗性、互動性的游玩讓游客流連忘返。
接下來,彭水將加快城市管理建設步伐,持續加強對景區周邊環境衛生指導和清掃保潔力度,實現作業時間、作業質量、作業能力“三提升”。同時,持續推進園林綠地精細化管理、常態化養護,在城市增花添彩、增綠添園上下功夫,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品質,助推旅游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