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 溫暖山城|重慶殘疾女詩人李萬碧寫下2000多首生命獨白——指尖下的詩意遠行-華龍網

凡人微光 溫暖山城|重慶殘疾女詩人李萬碧寫下2000多首生命獨白——指尖下的詩意遠行

2025-03-24 06:35:01 來源: 重慶日報

圖片
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心臟病的李萬碧用雙手扶著鼠標操作電腦。
圖片
2012年,李萬碧的個人詩集《閃爍的瓦礫》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記者梅耀攝/視覺重慶

“一個人的早晨真好/你可以任意仰頭/像遠處的山岡一樣盡興……”

3月19日,巴南區龍洲灣一小區內,在小小的書房里,李萬碧正用一支簽字筆代替手指,“戳”著電腦鍵盤,一字一句寫下最新創作的詩歌——《在這片土地》。

這位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心臟病的女詩人,全身關節僵硬,卻用詩歌豐盈了人生。

迄今,李萬碧已創作了2000多首詩歌。個人詩集《閃爍的瓦礫》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品先后在《詩刊》《北京文學》《草堂》等文學期刊上發表。

詩歌對李萬碧而言意味著什么?

她說,過去,詩歌是她的光亮和救贖;現在,詩歌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當她寫作的時候,是在和另一個自己對話。

光亮的詩歌

“我能不能像星星一樣升起來”

李萬碧的書房由臥室的陽臺改造而成,僅放得下一臺電腦、一把特制的椅子。

因無法獨立行走,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62歲的李萬碧就待在這里,讀書、寫詩,放飛思想。

她的全身關節僵硬,雙腿直直地向前伸著,無法彎曲;10根手指呈90度彎曲,唯有大拇指和食指能微微動彈。

這一切,都源于李萬碧8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

那年春天,在江津珞璜老家讀小學二年級的她,突然左腳腳踝腫脹,并持續高燒。經醫生診斷,她患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從此,她的身高定格在了1.3米,弱小的身軀在疾病的折磨中漸漸僵硬、變形。后來,她又患上了心臟病。

在病床上躺了一年半后,李萬碧又搖搖晃晃堅持去上學。原本從家到學校十幾分鐘的路程,她要走50多分鐘。

“每走一步腳都鉆心地疼,可是再疼,我也要去讀書。眼淚止不住地流,可是又怕人看見,流出來我就趕緊擦了。”時隔多年,李萬碧仍記憶深刻,因為病情加重,到中學畢業時她已無法獨立行走,只能日復一日地躺在床上望著窗外發呆。

1993年,妹妹背著李萬碧去了一趟郵局,那里有好多期刊,《星星》詩刊一下躍入眼簾,“看到這個刊名的時候,我就像看到了光亮。我想,我能不能像星星一樣升起來?”她當即訂閱了《星星》詩刊。

李萬碧參加了四川省閬中市的詩歌函授學校,開始學著寫詩,并請老師指點。函授老師伏炎得知李萬碧的情況后,特意從閬中趕到珞璜,給她帶來了一本舒婷的《雙桅船》。

“你生活在這樣狹小的空間里,詩作里卻有著很不尋常的想象力,很了不起!”伏炎的關愛和鼓勵,更加堅定了李萬碧寫詩的決心。

艱難的詩歌

“這手心,這手腕,這關節啊”

寫詩,對于李萬碧來說并非易事。

由于病痛,她的手指無法用力,只能把筆夾在食指和拇指的間隙。

“寫出來的字歪歪扭扭,就像是漂在紙上的浮萍,這讓我很難過?!崩钊f碧說,即便如此,她也仍然堅持一筆一劃地“畫”下心中的詩意和美好。

2007年,李萬碧擁有了一臺電腦。她摸索著學習,兩手合攏,“捉”住鼠標,打字時,就讓彎曲的手垂直于鍵盤之上,用食指突出的第二關節敲擊堅硬的鍵盤,兩只手的形狀看上去就像馬蹄。手指戳破流血了,她讓家人幫忙貼上創可貼后再繼續。

漸漸地,李萬碧可以自如地使用電腦了。到如今,她已經可以“捉”起任何一件細小的硬物,代替手指“戳”著鍵盤打字。

由于關節僵硬,無法彎曲膝蓋,家人特意為她做了一把椅腿較高的椅子??杉词故沁@樣,她也坐不穩,常常連人帶椅一起跌倒在地。

“誰會靜靜聆聽?唯有詩歌?!彼龑W會了在詩歌里傾訴:“我在西邊摔倒,也在東邊摔倒/類風濕,從那時開始/從腳踝開始,黑螞蟻一樣往死里黑/我種下這一粒粒疼痛/這手心,這手腕,這關節啊……”

李萬碧的經歷和對文學的赤誠也引起了眾多文友的關注,作家任正銘撰寫的報告文學《詩歌為伴,1.3米的她用詩歌支撐生命》在媒體上刊發,重慶市作協也對她進行創作上的指導。《重慶文學》用5個頁面刊發了她的組詩,《星星》詩刊等文學期刊上也經常能看到她的名字。

2012年,李萬碧的個人詩集《閃爍的瓦礫》出版,這部詩集還被重慶市殘聯評為文藝創作一等獎。

美好的詩歌

“現實中去不到的地方,詩歌帶我抵達”

2016年,李萬碧和丈夫瞿祥林從江津珞璜搬到巴南區龍洲灣居住。

貼心的老瞿特意為李萬碧改建出了一間小書房,書房的窗簾是墨綠色的,像茂密的森林。窗簾拉開,有大片的陽光灑在李萬碧的身上。

每天早晨,李萬碧在丈夫的幫助下穿衣、吃飯,然后就坐在那把高高的椅子上,打開電腦,閱讀、寫詩。

為了照顧李萬碧,老瞿就在家的附近做環衛工人,中午趕回家做飯,晚上背著李萬碧逛公園看軌道。

李萬碧說,過去,詩歌就像她生活中的光亮和救贖,支撐起她的生命,她在創作時會刻意追求深邃。如今,詩歌就像一條日夜流淌的小河,是一種生活的日常,看到觸動內心的事物,她都會寫下來。

“一只鳥飛進我的窗口/隔夜的露水正抖落于書桌上”,寫身邊的美好;“起床,給春天打電話……春雨占線”,想象奇幻。從她輕松而優美的詩行中,很多人看到了詩歌重塑生活態度、超越凡塵的力量。

“詩歌讓我不流于平庸,寫詩的時候,我像在和另一個自己對話,現實中去不到的地方,詩歌帶我抵達?!泵客瓿?00首詩歌,李萬碧就會在電腦里建一個文件夾,迄今,她已創作了2000多首詩歌,正計劃再出版一本詩集。

感恩于社會各界多年來對她的幫助,李萬碧也力所能及地回饋社會,義務為江津《幾江》詩刊公眾號工作。

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奧德蕾·阿祖萊所言:“詩歌具有無與倫比的力量。詩歌將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喚醒,去領略我們周邊存在的各種美好,去體悟人類共有的不屈不撓的精神?!?/p>

在李萬碧身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力量。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蘭世秋

責任編輯:陳丹丹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