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賦能高質量發展 重慶綠色評估為制造業開出“綠色藥方”-華龍網

觀察|賦能高質量發展 重慶綠色評估為制造業開出“綠色藥方”

2025-03-26 09: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美麗重慶,綠色先行,這座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城市,肩負著“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的職責使命。

重慶身為工業城市,想要“綠色發展”,首先就要做好節能減排,問題是怎么“節”怎么“減”才是可持續的?

帶著這樣的問題,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牽頭、重慶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重慶市節能技術服務中心)聯動各區縣,展開了為期三年、覆蓋全域的節能減排公益服務行動,并創制了一整套促進地方綠色發展、增加企業收益的節能減排服務“大模型”。

這套新模式有哪些實用功能?公益服務的轉化效果如何?

一份面向330家企業展開綠色評估、長達四萬余字的《重慶市重點行業綠色生產水平提升政策研究報告》,給出了詳實的答案。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按圖索驥”,通過研讀報告、采訪企業和服務團隊,為你全面解析具有重慶辨識度的“綠色工業”新路徑。

公益性

克服三大困難輸出精準服務

2022年-2024年,重慶節能減排公益評估服務的拓荒征程從未止步。

橫亙在前的有“三座大山”,一是缺少經驗,二是缺少人手,三是缺乏信任。

重慶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中心在市經濟信息委的指導下,早在六年前就開始嘗試綠色生產的評估,為大規模、成體系開展這項工作,摸索、籌備三年之余。重慶作為工業強市,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行業,要實現綠色評估全覆蓋,得熟悉數百個細分賽道,工作千頭萬緒,難度超乎尋常。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從事綠色評估服務的人手也捉襟見肘。全中心僅有百余人,要服務的區縣、新區、開發區超過40個,需要“綠色賦能”的企業更是成千上萬。

“我們人手不夠,那就化整為零,形成若干個戰斗小組吧,大家分頭展開工作?!闭f干就干!綠色生產評估工作正式啟動。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大家的專業知識遠不夠用,但開弓沒有回頭箭,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為了與每一家企業有效對接,各團隊成員平均每個項目要做半個月以上的準備工作,對企業所屬行業、設備自動化率和工藝、生產用能等情況展開摸排,力求做到打有準備之仗,為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公益“綠色體檢”。

綠色生產水平評估啟動會上,評估專家小組對公司生產經營情況進行了解,引導企業從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對標分析,幫助企業查找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就企業未來綠色發展進行探討,助力企業向節能、環保、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工作人員走訪企業生產車間,向企業一線生產員工了解情況。重慶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供圖
工作人員走訪企業生產車間,向企業一線生產員工了解情況。重慶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供圖

改革創新,時常會遇到挑戰,對企業展開“綠色問診”同樣如此,明明是幫忙的,但很多企業都覺得是來“添亂”的。

迎難而上,大家都不厭其煩做溝通,不辭勞苦跑區縣、跑企業。

綠色評估是賦能工作,本身并不收費,具有鮮明的公益性,再加上團隊專業專注的服務,逐漸地贏得了企業的信任。

“我們引進的是世界領先生產線,本以為能效是最高的,沒想到經過評估專項服務小組深入測試和分析,并請專家做評估,發現生產流程仍有優化的空間,經過對生產用水、電、氣及設備的重新適配,現在生產成本節約了3%?!备⒘暌患以u估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經過滾動推進,三年來,全市共有330家企業已納入綠色生產評估。

專業性

用“綠色工廠”引導企業減排

作為重慶“綠色賦能”的一大創舉,綠色生產水平評估為重慶市眾多“綠色工廠”建設提供了數據和技術支撐,帶動企業主動創建“綠色工廠”。

記者注意到,這330家企業,涉及汽車、裝備、電子、醫藥、消費品、材料等重慶工業支柱產業和三十余個行業,在為期三年的評估工作中,共提出了可行有效的實施方案1698項,其中112家創建成為市級綠色工廠,40家躋身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工廠創建幫扶成功率達46%。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市經濟信息委加快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逐步構建三級貫通的綠色制造體系?!痹撝行呢撠熑苏f,綠色生產水平評估的標準與“綠色工廠”的評估指標互通互聯,企業經過綠色評估后參照評估報告逐項優化,申報“綠色工廠”通過率大幅提高,對眾多企業產生了積極影響,紛紛主動提出納入評估,也提升了創建“綠色工廠”的意愿。

無論是“綠色評估”還是“綠色工廠”,都離不開專業的技術和數據做支撐。

評估小組和不同行業的專家團隊,對企業形成了一對一的節能減排幫扶閉環。

綠色生產水平評估工作通過詳細的指標分析,精準定位企業在資源能源消耗水平、污染物排放濃度、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等綠色生產方面的短板,企業根據評估結果能夠有針對性地尋求技術改進的方向。

“綠色評估指標體系既有共性,也有細分。針對共性部分,可以使用國家通用評估指標;對細分部分,則需要我們深入了解其行業特性,并將行業先進標準,納入評估的指標體系,幫助企業對標對表開展節能減排工作?!苯邮懿稍L的評估團隊均如是回復。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兩江工廠建設光伏電站,優化用能結構。該工廠于2024年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重慶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供圖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兩江工廠建設光伏電站,優化用能結構。該工廠于2024年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重慶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供圖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位于重慶市江北區魚嘴鎮現有廠房屋頂及停車場等資源開發建設光伏電站,項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該公司生產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綠色評估團隊的幫助和專家指導,工廠的用能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該公司努力克服重慶區域光照條件差的特點及部分老舊廠房載荷問題,2023年建成裝機容量43MW光伏電站,全年發電量2035萬千瓦時,年節省標準煤6135噸,減排二氧化碳9652噸,按照0.65元/kWh計算,年經濟效益為1323萬元。

聯動性

市級部門聯動區縣高位推進

重慶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作為行業性的技術服務單位,本身渠道較窄,何以調動全市各區縣?

關鍵時刻,市經濟信息委發揮了重要的統籌作用。

高位統籌+市區聯動+部門協同,凝心聚力交出亮眼“成績單”。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區經濟信息委配合落實、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緊密聯動,讓綠色評估工作順利從區域試點,再一步步推向全市全域。

2024巴南區綠色生產水平評估啟動會現場。重慶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供圖
2024巴南區綠色生產水平評估啟動會現場。重慶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供圖

“這三年來,我們每年都會根據開展情況,到區縣一對一召開綠色評估啟動會,多的時候,一年要開29場這樣的會?!敝貞c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綠色低碳發展部方波部長告訴記者,開了啟動會,只是工作的開始,隨后,他們不僅要“進場”測評,還要協調當地政府和專家,共同做好企業節能減排項目的立項和技術支撐工作。

萬州的重慶索特鹽化股份有限公司,為實現節能降耗減排目標,提高熱電效率,依次淘汰1#、2#鍋爐,更換為2x130t/h循環流化床鍋爐,為高溫高壓,單鍋筒橫置式,單爐膛,自然循環,全懸吊結構,全鋼架π型布置。項目總投資約1.44億;一期于2022年3月建成后投入使用,經第三方性能測試效率92.75%,與改造前熱電系統用煤數據對比,節約標煤0.516萬噸/年;二期于2024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經第三方性能測試效率93.41%,節約標煤0.52萬噸/年。

重慶索特鹽化股份有限公司經改造后的鍋爐。重慶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供圖
重慶索特鹽化股份有限公司經改造后的鍋爐。重慶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供圖

《重慶市重點行業綠色生產水平提升政策研究報告》顯示,該項目的實施,大大減少了熱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廢氣、灰渣、廢水排放各項指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為萬州的環保治理提供可持續發展示范,帶來巨大的環保和社會效益。

市級政府部門、行業管理服務部門,區縣政府高效聯動,有力推動了企業的綠色評估和節能減排。

平臺性

依托實踐成果搭建普惠平臺

綠色生產水平評估,為主管部門精準把握全市制造業綠色發展現狀也提供了有力依據。

通過對330家企業的評估數據,按照行業類別、區域類別、企業規模類別等維度,分析了企業在能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水平、資源循環利用程度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分析了企業在管理、計量、設備和技術等方面的共性問題,重點分析了汽車、電子、化工、鋼鐵、水泥、造紙、機械等重點行業的特有問題。綠色生產水平評估工作成果反映了全市制造業綠色發展的趨勢,有助于主管部門提前布局,制定前瞻性的綠色產業發展政策,引導產業結構調整。

記者了解到,評估提出的1698項方案全部實施后,將帶動參評企業59.36億元的投資。其中,投資總額排名前三的是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汽車制造業,分別為320286萬元、55162萬元、53289萬元,占總量的53.95%、9.29%和8.98%。

三年來的綠色評估,提煉出生產工藝、設備、污染物治理等方面存在的共性技術問題,結合《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能效之星”裝備產品目錄》《節能減排與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推廣清單》《重慶市重點節能技術(設備)推廣目錄》《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試行)》等手冊,項目組梳理45項推薦共性節能減排技術,其中9項設備改造升級技術、9項工藝優化節能減排技術、10項資源高效利用技術、5項污染控制技術、6項智能化改造技術以及6項節水改造技術。

市經濟信息委節能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市“工業綠效碼”正式上線,下一步主管部門將依托企業跑出的海量數據、綠色評估形成的權威報告為基礎,數字賦能,推進綠色化和數字化深度融合,以綠色工廠創建為切入點,實現企業綠色等級評定、綠色診斷服務、綠色技術推廣、綠色人才培養、綠色金融支持等數字化應用“一碼通”,搭建具有重慶辨識度的“工業綠效碼”平臺,為更多企業綠色化生產賦能。

第1眼TV-華龍網首席記者 羊華 王雨蘅 /文

責任編輯:王婷婷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