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侃侃 | AI無處不在? 還得且行且規范
2025-03-27 06:00:0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開欄語:大事小事,洋洋侃侃。華龍網視頻短評欄目《洋洋侃侃》,盯緊熱點,表明觀點,鮮活態度,讓你看見!
新聞背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提出AI生成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必須強制添加顯式和隱式標識,這意味著所有AI生成的內容都要“亮明身份”,再也不能偷偷摸摸“以假亂真”了。
大事小事,洋洋侃侃。今天咱來侃侃AI。
智能耳機報心率,3D食物打印機,腦機接口連會議……如今,似乎我們已經離不開無處不在的AI陪伴。它不再只是科技新聞里的熱詞,而是化作了千萬個具體而微的生活場景,在每一個需求產生的瞬間精準響應,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重新定義著時代的便利。
然而,凡事有度,過猶不及,AI換臉、語音合成、偽造名人形象帶貨營銷、詐騙等一系列問題已有露頭之勢,濫用信息、濫用數據、濫用技術等行為也可能侵犯隱私、誤導公眾、加劇社會偏見。譬如雷軍就曾吐槽說,他在去年曾遭“AI語音雷軍”的惡搞。
好在國家及時出手定規,9月1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將正式施行,所有AI生成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都要“亮明身份”,再也不能“以假亂真”了!
《辦法》讓我們看到,AI不是法外之地,也得套上“數字韁繩”。其中,明確禁止用AI偽造新聞、操控輿論,專治“深度造假”這種“賽博易容術”等具體舉措直切要害,將風險管控在源頭,值得點贊。既要“踩油門”加速發展,也要“點剎車”規避風險,我們樂見AI創新與監管實現平衡,讓AI回歸為人類服務的本質。
撕去AI作品神秘面紗,水印簽名加說明,三招防偽,助力技術發展,面對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就該這樣且行且規范。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提高公眾對AI技術的認識,讓更多的人了解AI技術的利弊,從而避免AI技術被濫用。
洋洋侃完了,邀你來侃侃——
AI作品頗難辨,
造謠生事偶有現。
及時戴上緊箍咒,
引導技術多行善。
——網友:路漫漫
文案:楊光志
攝像:劉釗
制作:付蔚婷 陳攀
美編:魏薇
統籌:楊洋 宋煦
監制:白永茂
責任編輯:常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