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殺豬匠到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大足人劉能風的石雕傳奇路
2025-03-28 17:18:5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陳龍)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民建會員、大足石雕大師劉能風憑借其超凡的技藝與深遠的影響力,成功脫穎而出,榮獲這一至高榮譽。

劉能風出生于重慶大足北山的普通農民家庭,16歲那年,為了扛起家庭的經濟重擔,他踏上了殺豬匠的道路,每日夜晚操刀殺豬,白天則四處售賣豬肉。
然而,命運的轉折悄然降臨。北山乃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所在地,一次偶然的邂逅,讓劉能風看到一個拳頭大小的石像竟能賣出30元的高價。為了習得石雕的精髓,他毅然住進巖洞,在那幽暗的環境中,他以筆為刀,一筆一劃地進行著練習與模仿,半年后,劉能風的第一件石雕作品——小觀音終于完成,并從一位外國友人手中換得一張10元兌換券,與此同時,那位外國友人還送給了他兒子一個小紅包和一支筆,這無疑是對他莫大的鼓勵。
此后,劉能風憑借其卓越的天賦與不懈的努力,被四川美術學院雕塑工廠廠長舒湘渝和重慶市城市雕塑辦公室主任袁友河看中,進入四川美術學院雕塑工廠深造學習長達7年。
7年時光匆匆而過,家鄉大足為了推動旅游業的發展,成立了大足石刻藝術品公司,特地邀請劉能風回鄉擔任技術指導。在此期間,他在圓滿完成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巴渝園”的石雕制作任務后,又被重慶市園林局相中,被推薦前往美國西雅圖市西華園進行浮雕雕刻。初踏異國他鄉的土地,在西華園的草坪上,隨著他手中刻刀的靈動飛舞,一塊塊原本冰冷的石頭仿佛被賦予了生命,流水、花草、飛鳥逐漸栩栩如生,現場的西雅圖市民無不為之驚嘆,對他的石雕技藝贊不絕口。
出國歸來后,劉能風陷入了深刻的思考,他分析認為,要想在石雕領域屹立不倒,必須擁有自己的“獨門絕技”。懷揣著這一堅定信念,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踏上了艱難的研發創新之路。
經過數年的不懈尋找、探索與實踐,他們終于找到了大足石刻造像最為適宜的材質——紫袍玉。用紫袍玉雕刻出的觀音等造像,晶瑩剔透,宛如天成,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與追捧。
2002年,劉能風雕刻的《媚態觀音》榮獲首屆中國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金獎;2006年,他雕刻的《千手觀音》在由中國文聯、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聯合國教科文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共同主辦的“天津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上斬獲金獎;2008年,他雕刻的《玉印觀音頭像》更是在中國農民藝術展中榮獲精品獎……一時間,各種獎項如雪花般紛紛飄至,見證了他在石雕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
今年,劉能風榮膺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這不僅是對他個人技藝的高度認可,更是對他肩負起傳承大任的殷切期望。他深知,作為大足石雕第十六代傳人,他不僅要擁有“一枝獨秀”的精湛技藝,更要肩負起“香飄萬里”的傳承擔當,以身作則,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為此,他成立了“劉能風石雕石刻工藝技能專家工作室”,全身心地致力于大足石雕技藝的傳承與發展。他多次代表國家奔赴世界各地,積極開展石雕技藝的傳播與展示活動,其作品更是被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多家藝術館收藏,成為了大足石雕藝術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劉能風不僅在自身技藝上不斷精益求精,還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積極培養石雕傳承人。在他的悉心引領與傳承下,大足石雕的從業者從最初的寥寥數人,發展到如今的近3萬人,他親自帶教的300余名徒弟中,涌現出了眾多能工巧匠,其中更有3人被評為工藝美術大師。如今,大足石雕已成為當地農民創業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從以往的家庭作坊模式成功升級為現代化產業園,年產值高達2億多元,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了當地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責任編輯: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