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數字化賦能讓幸福觸手可及
2025-04-04 06:30:37 來源: 江北報
“這個服務地圖太方便了!”家住江北塔坪小區的秦老師最近體驗了一把“智慧便民”的便利。家中下水道堵塞時,他通過社區“15分鐘便民服務地圖”快速找到了最近的維修點。不到一小時,維修師傅就上門解決了問題,費用僅為網上報價的一半。
這得益于觀音橋街道渝北社區試點建設的“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通過數字化手段,居民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得到了快速響應和解決。

智慧平臺繪藍圖
精準服務零距離
“我們將社區空間體系重塑,功能布局煥新!”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前期通過摸排詳細記錄轄區各類公共服務資源相關信息;根據社區人口結構及特征、公共服務需求以及轄區矛盾易發事項等,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因地制宜配置教育、醫療、養老、托育、文體等資源,構建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格局,形成15分鐘生活服務圈謀劃“一張圖”。
與專業技術團隊合作搭建智慧地圖平臺,實現分類標注、路線搜索……居民通過手機可輕松訪問。免費制作發放便民服務卡,讓智慧地圖廣為人知。
同時聚焦“一老一小”、青年人以及新就業群體需求,分時段、分空間、分人群提供服務,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從總量均衡轉向人均平衡配置,促進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目前,以步行15分鐘距離為總體標準,觀音橋街道全域22個社區劃分為融合服務圈、創新創業圈、基層治理圈、養老服務圈、文體服務圈、便捷出行圈“6個圈”,充分發揮公共服務最大化、最優化效能,實現資源不浪費、不空轉。居民尋找小修小補店鋪的平均時間從半小時縮短至5分鐘以內,“幸福生活”輕松“定位”。
數字賦能提質效
共建共享新格局
結合社區居民需求,針對性開發應用場景。針對“宜居、宜學、宜養、宜業、宜游”5大核心場景,精心精選上架268項“渝快辦”高頻服務。居民登錄“渝快辦”,通過“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專區可輕松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務,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各版塊內容豐富。“智慧地圖”集成居民高頻需求例如小修小補、就業服務、便民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數據?!吧鐓^經濟”實現公益項目按需立項,社會力量一鍵申請參與;創新“自治金”制度,資金使用線上公示、投票,激發社區自治活力?!伴L者關懷”,居民自主上報與網格員定期走訪摸排相結合,居民需求同步推送至“141”基層智治平臺,實現重點人員關注覆蓋率100%。“信用激勵機制”將夜校授課、慈善捐贈以及物業公司履職情況等數據信息進行歸集,助力重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不僅可以通過數字化系統一鍵預約社區居民議事大廳、社區健身房,還可預約社區民警上門服務……數字化賦能進一步優化了公共服務供給,居民獲取服務的時間成本大幅降低,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居住、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生活便利度顯著提高。
同時,采用數字賦能與信用助力雙輪驅動,通過搭建數字化平臺為黨建統領社區治理提供有力支撐。通過數字化系統,居民開展志愿服務的積分可以兌換成商品,更能夠兌換成服務獨居老人的公益事項。社區經濟收益及使用,在線上投票及公示,通過信用激勵機制與透明化共治模式,讓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顯著提高,實現了基層治理主體的多元參與和協同共治,社區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持續深化有動力
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改革經驗
據介紹,目前,依托“渝快辦”“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深度融合體系化能力,以及“渝快政”“組織在線”“業務在線”“溝通在線”數字化履職支撐能力,結合渝北社區自身發展情況,已實現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公共服務設施供給、困難群眾幫扶、社會信用生態培育等多方面數字化賦能。
下一步,渝北社區將持續深化“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進一步完善空間體系與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機制,持續優化數字化平臺功能,探索應用AI技術,提升日常業務辦理效率,實現社區服務精準推送,讓居民能夠享受到更智能、便捷的服務體驗。
未來,江北區將以打造“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為契機,推動形成以人為本、綠色低碳、智慧互聯的現代城市功能單元,鼓勵轄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以高品質生活圈建設助力建成生活便捷美好、鄰里和諧禮讓的幸福家園,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最小治理單元改革經驗。
記者 趙倩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