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芬芳到機器轟鳴 江津吳灘鎮鄉村振興的“造血實驗”-華龍網

泥土芬芳到機器轟鳴 江津吳灘鎮鄉村振興的“造血實驗”

2025-04-03 16:18:15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夏國燕 姜好)永津高速近日已建成通車,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鎮二十幾分鐘可達江津城區和永川城區,并與九永高速、江瀘北線等多條高速銜接轉換,形成區域物流快速環線走廊。

永津高速串聯起永川茶山竹海、江津四面山、聶榮臻故里景區等核心文旅資源,加速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吳灘鎮迎來發展新機遇。

春天的吳灘鎮,有充滿詩意的鄉村和田野,有兒時記憶中的象外婆莊園,有繁忙生產的車間,有基層治理的數字化探索,一切都見證著鄉村振興動人的篇章。

象外婆莊園 受訪者供圖
象外婆莊園。受訪者供圖

環境亮了 游客來了

吳灘鎮郎家村服務中心一角的積分超市兌換區,擺放著洗潔精、香皂、衣架等十幾種日用品,每種物品又明確標出兌換的積分數量。

村民拿自己的衛生積分,就可免費兌換相應的物品。這些積分從哪里來?

郎家村黨委副書記蔡俊杰介紹,早在去年,村里就開始推行使用“小院家”小程序。村里利用這個線上平臺對每家每戶的環境衛生進行考評打分,并折算相應積分。村民憑積分兌換一些家用品,以此激勵各家各戶把環境衛生保持好。

郎家村的村民院落 第1眼TV-華龍網 夏國燕 攝
郎家村的村民院落。第1眼TV-華龍網 夏國燕 攝

走進郎家村的各個村灣,春花掩映竹籬笆,精美壁畫隨處可見,房前屋后干凈整潔。村民打趣說,環境衛生干凈是自己受益,還可以兌換生活用品,何樂而不為。

打開“小院家”,首頁上可以看到“愛環境”“找活干”“幫我賣”“換積分”等多個功能板塊。垃圾治理、事件上報、個人求助、資訊獲取……“小院家”以農村院落為單位,搭建起一個真正與村民切身相關的信息平臺。

郎家村數字鄉村治理平臺 第1眼TV-華龍網 夏國燕 攝
郎家村數字鄉村治理平臺。第1眼TV-華龍網 夏國燕 攝

當前,吳灘鎮正以數字手段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小院家”正是當地落地的一項數字鄉村治理應用。

蔡俊杰打開村服務中心的數字管理平臺,村民衛生光榮榜、村民上報的問題、全村垃圾箱情況上報、村民求助等信息一目了然。通過平臺,他可以及時掌握村里動態,大大提高處理效率。

吳灘鎮鎮長宋思林介紹說,“小院家”平臺自2024年在郎家村試點以來,已經吸引了該村超過1000名村民用戶,線上處理群眾事務50余件,為村民搭建起參與鄉村事務的便捷公共空間,推動實現“服務不出村、矛盾不出村”。

象外婆莊園內 第1眼TV-華龍網 夏國燕 攝
象外婆莊園內。第1眼TV-華龍網 夏國燕 攝

環境亮了,游客來了,吳灘鎮不少人開始探索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郎家村的“象外婆莊園”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象外婆莊園位于吳灘鎮郎家村十八梯社,距聶榮臻故里景區僅400米之遙。莊園內,二十四節氣主題民宿訴說著農耕的故事,書院彌漫著傳統文化的墨香,醍醐小館打造一方心靈休憩之所,自留地餐廳掩映在百花之間,果園內果實掛滿枝頭,宛如世外桃源。

象外婆莊園內的戶外餐廳 第1眼TV-華龍網 夏國燕 攝
象外婆莊園內的戶外餐廳。第1眼TV-華龍網 夏國燕 攝

象外婆,顧名思義,像外婆家、向往的外婆家。在創始人向啟明的計劃里,他要營造的就是外婆家的親切氛圍。游客來到這里,可以品嘗兒時記憶中的美食,住鄉村民宿,看日升日落,賞田野風光,體驗采摘樂趣,還可以購買各種原生態的農特產品。

向啟明是農村長大的孩子,正是對外婆、對農村的深情,他決定扎根農村、投資農村。在象外婆莊園里工作的,也都是外婆級的人物,她們幫忙打理農田果園、服務民宿餐飲住宿,她們勤勞淳樸,播撒著外婆般的溫暖。

開展田間培訓。受訪者供圖
開展田間培訓。受訪者供圖

象外婆莊園是家庭與學校親子教育、傳承農耕文化的樂園,也是農民觀摩新品種、學習新技術的示范田園。

向啟明學的是農學專業,也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農人底色。他還開設農民田間學校,培訓專業農業技能,讓更多的人通過技能提高促進產出提高。

花椒管護培訓、蔬果種植培訓……農民田間學校這項工作,他已經堅持了20年,累計培訓超過了10萬人次。

新靈村連片的大棚 第1眼TV-華龍網 姜好 攝
新靈村連片的大棚。第1眼TV-華龍網 姜好 攝

百姓富了 集體經濟壯了

吳灘鎮是江津區的農業大鎮,農業是吳灘的底色,也是吳灘的底氣。

在吳灘鎮新靈村,百畝油菜花進入盛花期,連片的蔬菜大棚里,茄子等蔬菜拔苗生長。

這些天氣溫時升時降,這讓新靈村黨委書記柳剛坐不住了,他三天兩頭都到田間地頭轉悠。大棚里的溫度是高是低,是柳剛最關注的事情,因為這些大棚是全村的希望。

新靈村是近幾年新成立的村子,青壯年普遍外出務工,常住人口老齡化嚴重,大量土地一度撂荒。

眼見這種局面,柳剛帶領村領導班子和村民開始新的探索。2021年,新靈村成立了農業公司,流轉土地、整治撂荒地,開展“水稻-油菜”“水稻-蔬菜”“高粱套大豆-油菜”集中連片輪作種植。

新靈村種植的蔬菜 第1眼TV-華龍網 姜好 攝
新靈村種植的蔬菜。第1眼TV-華龍網 姜好 攝

新靈村的農業公司還探索公司化經營,購置拖拉機、無人機等設備,開展代耕代種、機播機收等社會化服務,不斷拓寬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

柳剛算了一筆賬,土地集中連片種植產出增長了30%,加上農機服務收入,以及村里的經營性水庫和自來水廠收入,新靈村2024年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60萬元,利潤在100萬元左右。

柳剛是新靈村黨委書記,也是吳灘鎮的人大代表。他說自己也在思索,村集體經濟如何服務于本村村民。近兩年,新靈村利用集體經濟收入新建了入戶便道、村公路,完善了灌溉管網建設,滿足村民生產用水,還實現村民全民實物分紅。

“目前實物分紅雖然不多,但這是集體經濟給每位村民帶來的實惠?!闭劦较乱徊接媱潱鴦傂判臐M滿,他們力爭未來三年內,拓寬村公路并裝上太陽能路燈,讓集體經濟的亮光照到每一位村民。

吳灘農業車間內,工人忙打包 第1眼TV-華龍網 夏國燕 攝
吳灘農業車間內,工人忙打包。第1眼TV-華龍網 夏國燕 攝

車間忙了 產業旺了

吳灘的鄉村美起來了,群眾富起來了,這里的車間也多起來了,忙起來了。

在吳灘農業公司的生產車間,各種調料被包裝成袋運送下線,工人忙著打包成箱,運往全國各地。

以花椒為核心,吳灘農業公司衍生出了小面調料、花椒醬、火鍋底料等130多個品種的麻辣調料。每年,從吳灘農業公司走向市民餐桌的調料就多達4000噸。

川渝人離不開鮮香麻辣,這種骨子里的飲食習慣,成就了舌尖上的盛宴,更開辟了一條產業大道。在吳灘鎮,產業發展的賽道中,有花椒的辛香,也有泡菜的醇厚。

華硒泡菜。第1眼TV-華龍網 夏國燕 攝
華硒泡菜。第1眼TV-華龍網 夏國燕 攝

華硒泡菜公司則堅持傳統泡菜發酵技法,生產自然發酵的老壇泡菜和跳水泡菜。泡椒、泡姜、泡蘿卜、泡酸菜……華硒泡菜的發酵區內,上百個大缸整齊排放,等待時間的釀造。

公司總經理曾元華介紹說,他們主張無添加自然發酵,為的就是保留川渝泡菜那份傳統味道。

吳灘鎮和美鄉村篇章中,離不開車間運轉,離不開產業支撐。吳灘鎮黨委書記張瑋介紹說,吳灘的企業以農產品加工、建筑材料為主,現有工業企業15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個,年產值在17200萬元,是吳灘強有力的發展支撐。

吳灘鎮的故事,是因地制宜,是環環相扣,是久久為功。從田間到車間,從老手藝到新平臺,吳灘的每一個人,用自己的方式,為吳灘建設添加注腳,匯聚成鄉村振興的成色。

責任編輯:石月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