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你|“渝”見人間煙火 一刻鐘=N種可能-華龍網

幸福生活@你|“渝”見人間煙火 一刻鐘=N種可能

2025-04-07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編者按:發展的溫度,標注幸福的刻度;民生的厚度,彰顯城市的擔當。一年來,重慶聚焦群眾家門口的“小確幸”、心尖上的“大期盼”,以“民生清單”回應“民聲關切”。

即日起,第1眼TV-華龍網推出“幸福生活@你”系列報道,全面展示重慶如何以民生之筆,下繡花功夫,繪幸福生活。

海報

上午十一點,兩江新區金山街道的退休職工王秀英與“老姐妹”李萍一起來到金渝社區惠民食堂,邊用餐邊討論著一會兒是去社區聽文化講座還是去社區學院學插花。

這是重慶推進“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的日??s影。

在重慶,“15分鐘”不再僅僅是時間刻度,而是丈量生活品質的標尺。這座城市正以社區為基點,精心繪制“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圖景,打通美好生活的“最后一米”。

“一餐熱飯”的“幸福陪伴”

到社區食堂“約飯”,是當下許多重慶人追趕的“新潮流”。

中午11點過,渝中區大坪街道馬家堡社區居民便相約來到社區老年食堂就餐。糖醋排骨、燒白、干煸青椒……點菜區林林總總擺滿30幾道蒸菜。

老人在社區食堂就餐。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洋 羅盛杰 攝
老人在社區食堂就餐。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洋 羅盛杰 攝

素菜3元、葷菜5元的親民價格,疊加老年人專屬折扣,讓這里成為社區最溫暖的社交場。

“這里不僅是解決吃飯問題的地方,而且成了我們老年人歡聚一堂、情感交流的家園。”78歲的李奶奶感嘆道。

在重慶,社區食堂正在不斷迭代升級。在觀音橋街道,科技元素的注入讓傳統食堂煥發新生。

江北區觀音橋街道明珠社區的“AI智慧食堂”里,飯菜的香氣與喧鬧的人聲交織升騰,老人們通過門口的人臉識別器,熟練地領取一個帶有條形碼的餐盤,放上碗筷,耐心等待開餐。

“這里的飯菜按克取餐、一菜一價,餐臺還能自動計價算賬,甚至能自動計算攝入的卡路里,幫助控制體重和均衡營養,對于我們減肥人來說真的太方便了!”王晴展示著手機中的營養攝入明細感慨道。

當社區食堂的飯香飄散在街巷,人們發現,“吃飽”與“吃好”之間,是一座城市對民生大事的鄭重承諾。而這份承諾,正隨著餐盤里升騰的熱氣,蔓延向更深遠的精神家園。

轉角遇見“詩與遠方”

當城市更新遇見文化繁榮,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陽光明媚的午后,在兩江新區“敦煌故事”咖啡館內,讀者坐在舒適的沙發上喝著咖啡,享受與書為伴的愜意時光。

“之前,這里是一塊閑置的社區用地,被當成倉庫堆放雜物使用?!苯鹕浇值郎鐓^事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去年,該閑置用地基礎裝修工程被列入年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隨即便開始裝修、設計。

短短幾個月,這塊曾經空蕩蒙灰的閑置用地,“搖身一變”成為集健康服務、文化休閑于一體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1樓為咖啡館,2樓為公共閱讀空間,并定期舉辦主題讀書會、文化講座、開設公益直播課堂等活動。

這樣的空間再生,并非孤例。

渝中區大溪溝街道人和書院,這個誕生于老舊小區的社區文化空間,也是渝中區圖書館社區分館之一。

“以前院落里電線、水路管網等基礎設施設備老化嚴重,看上去既擁擠又凌亂,是大溪溝片區‘臟亂差’問題較突出的院落?!本用駨埱缁貞?,經過改造后,院落煥然一新,成為區內第一家社區圖書館。

人和書院。渝中區文化旅游委供圖
人和書院。渝中區文化旅游委供圖

目前,人和書院已有3000多冊圖書,內容豐富,選擇多樣。整個書院共分兩層,一樓除了作為閱讀室來使用,還將舉辦講座、文化沙龍、藝術培訓等活動,為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添姿增彩。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各類文化設施1.58萬個、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412個,全市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增至820平方米,文化館、公共圖書館一級館率位居全國第二、第三。

當文化不再是殿堂里的仰望,而是轉角即遇的日常,那些曾經被遺忘的社區角落,正生長出滋養心靈的參天大樹。

家門口的堅實“醫”靠

對87歲的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居民劉素輝來說,晚年生活越來越幸福了。

“從前有個頭疼腦熱,來社區衛生服務站,狹窄的屋子擠滿了人,醫生坐在最里面看診,由于看病排隊的人太多,外間還搭了一個簡陋的藍色棚子。”劉素輝回憶。

現在,這座基層衛生服務站已搭上信息化發展的高速列車。

服務站的“健康小屋”連接“九龍坡云醫院”平臺,老年病專家“云坐診”,不便到院就醫的患者,家屬通過手機在平臺上下單“互聯網+護理服務”,專業護士便能直接上門提供護理服務。

科技賦能下的智慧醫療,正與社區安全防護體系形成 “雙保險”,為老年人織就更立體的健康守護網。

去年,家住石井坡街道中心灣社區的居民林興玉不慎在家摔倒,后經社區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后第一時間送至醫院治療,不久后便康復出院。

這樣千鈞一發的背后,是“智慧門磁”夜以繼日的時刻守護。

通過簡單的開關門動作,系統就能監控獨居老人的外出活動時間。一旦超過設定的時限沒有觸發“智慧門磁”,便會向社區上報預警信息?!拔覀兪盏筋A警信息后就派人上門查看,才發現老人摔倒在家中?!敝行臑成鐓^網格員秦琳越說。

“健康小區”建設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成為現實。沙坪壩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健康小區”建設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成為現實。沙坪壩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目前,社區積極推進健康小區數字化、扁平化管理,通過‘141’基層智治平臺定期派發入戶關愛工單,將小區獨居、空巢老人家庭‘智慧門磁’接入平臺進行監管,并對生病或其他原因不出門的獨居、空巢老年人及時走訪關愛?!鄙称簤螀^石井坡街道中心灣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被動就醫”到“主動健康”,在重慶,“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成為現實。

夜幕降臨,渝北區照母山社區的居民們在新建的口袋公園里載歌載舞。這個曾被閑置的邊角地,如今已成為社區“網紅打卡點”。

在重慶,一刻鐘,是熱氣騰騰的生活劇場,是觸手可及的詩與遠方,更是“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詮釋。正如照母山下起舞的身影所見證——

最動人的城市煙火,永遠綻放在離百姓最近的地方。

第1眼TV-華龍網 曹妤/文 首席記者 董進/審核

責任編輯:常涵笑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