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內初步建成現代化新重慶知識產權強市
2025-04-08 06:30:03 來源: 重慶日報

前不久,由重慶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的“等離子手術電極刀頭”實用新型專利,經重慶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預審后,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這是我市首件通過快速預審通道獲得授權的專利,從申請到獲得授權,僅用了6個工作日。專利授權時間的大幅縮減,有利于企業快速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近年來,重慶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創新,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5年時間內,初步建成現代化新重慶知識產權強市。
聚焦“33618”“416”
支持重慶建設12個重大平臺,實施2個重大項目、2項重大改革試點
去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同意我市開展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在完成相關建設任務并驗收合格后,納入全國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工作機制。
同年1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復同意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行,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2個產業領域開展專利預審服務。
在這里,預審合格的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可以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快速審查通道,極大縮短了專利審查周期。
截至今年3月底,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累計完成專利預審主體備案351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行業“鏈主”企業占比近40%;累計受理專利預審案件156件,其中預審合格94件,審查合格率60.26%;通過持續提升服務效能,實現審查資源高效配置,目前,平均預審周期為4.39天。
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重慶建設的知識產權重大平臺之一。像這樣的重大平臺,如重慶商標審查協作中心、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重慶分中心、重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已累計達到12個。
作為西部地區唯一的商標審查協作中心,重慶商標審查協作中心掛牌成立7年多以來,統籌推進商標審查、商標服務等工作,累計完成商標注冊形式審查2240.71萬件,商標實質審查1040.93萬件,商標“變轉續”審查402.46萬件,促進全市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聚焦“渝企出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重慶分中心應運而生。作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同意設立的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構,重慶分中心為中冶賽迪、金山科技、阿維塔、賽力斯、長安汽車等企業提供了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以及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咨詢與指導等公益服務。
自2023年6月運行以來,重慶分中心已發現海外知識產權風險16件,組織提供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案件8件,完成海外知識產權宣傳培訓近900人次,幫助各類主體進一步提高了海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重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聚焦“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和“416”科技創新布局需求,建立了汽車及摩托車制造、前沿新材料、能源工業、醫藥化工、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技術知識產權數據庫。同時,搭建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項授信池,構建起“知識產權+產業+機構+資本+人才”的服務鏈條。
不僅是重大平臺。據統計,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先后支持重慶實施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中央財政專利轉化專項計劃2個重大項目,以及全國營商環境改革等2項重大改革試點,同時,支持建設南岸區、江津區、云陽縣、重慶高新區等12個國家級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區縣(園區),有力推動重慶知識產權事業發展。
“知產”變“資產”
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較“十三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
實施高價值發明專利質量提升行動、“千企百城”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十四五”以來,我市發明專利、注冊商標、普通作品登記、地理標志數量持續穩定增長。其中,截至2024年底,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和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分別達22.94件、8.65件,均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實現量質齊升。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促進知識產權成果高效運用,讓“知產”變“資產”,激發產業轉型發展新動能。
去年,市知識產權局會同市教委組織全市54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累計盤點存量專利3.2萬件,并將2.75萬件納入可轉化專利資源庫,幫助中小企業更高效便捷地“找礦挖寶”。
例如,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李輝教授團隊的“電機與功率器件設計及系統控制技術”成果,就以作價入股方式實現轉化。該成果的7項專利評估價值1200萬元,吸引兩家企業投資1800萬元。目前,他們已共同成立新公司。
除專利作價入股,我市高校院所還通過專利轉讓、許可等方式,讓更多專利走出實驗室。
據統計,去年,我市高校院所專利轉讓許可數量居全國第四位,其中專利轉讓數量較2023年同比增長85%,專利許可數量較2023年同比增長575%。
在去年12月舉辦的湘粵渝跨區域專利轉化對接活動中,15個高校院所專利轉化項目現場簽約,轉化金額達2億元。
知識產權不僅能幫助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還能換來“真金白銀”。
今年1月,重慶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在深交所成功掛牌。項目儲架規模5億元,發行票面利率創下同類型產品全國歷史新低。
知識產權證券化,是指投資者在不直接擁有知識產權的情況下,通過購買證券獲得知識產權所產生的未來收益,而知識產權的擁有者依然可以保留對知識產權的自主性。
該項目入池的基礎資產,基于兩江新區6家高新技術企業共計44件授權專利,涵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多個產業領域。項目的啟動,不僅實現我市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零”的突破,也有利于進一步挖掘和盤活無形資產價值,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企業用知識產權換來“真金白銀”的另一種方式。通過建立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體系,開展質押融資“入園惠企”“銀企對接”等系列活動,近5年來,我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突破150億元,惠及企業超2000家。
知識產權有力支撐全市創新型經濟、品牌經濟、特色經濟發展。目前,我市專利密集型產品認定數量位居西部第一,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較“十三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
突出重點、破解難點
明確5個方面17項任務,推動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改革落地見效
誠然,重慶在知識產權保護利用方面已邁出堅實步伐,但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當前仍面臨不少挑戰,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因此任重而道遠。
下一步,如何突出重點、破解難點?
4月7日,現代化新重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大會召開,無疑為重慶高標準建設知識產權強市指明了方向。
根據重慶市政府與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印發的《共建現代化新重慶知識產權強市實施方案》,雙方明確了加強總體設計和系統謀劃、加強區域聯動和要素集成、加強對外開放和出海護航、加強培育創造和轉化運用、加強先行先試和重點突破5個方面17項共建任務。
在強化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創建方面,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示范特色項目,全面支撐與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提升競爭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在提升渝企出海知識產權“護航”能力方面,支持重慶企業加強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點國際物流大通道沿線的知識產權保護,指導市場主體用好專利審查高速路、PCT國際專利申請、馬德里商標注冊等渠道,助力“重慶制造”商標品牌出境。
在聚力培育重點產業自主知識產權方面,圍繞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產業布局一批高價值專利,推動將全球專利重點方向納入“416”科技創新布局技術圖譜。同時,推進專利密集型產業發展,引導鼓勵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牽頭組建產業知識產權創新聯合體,集聚產業鏈核心專利資源,加快培育一批專利密集型產品和知名商標品牌。
在深化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機制改革方面,開展知識產權質物集中處置試點,全面實施專利開放許可制度,推動更多專利實現“一對多”開放許可。實施知識產權“百億融資”行動,推動形成以信用為基礎的“免評估”知識產權質押模式。
圍繞上述任務,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在資源布局和扶持政策上對重慶給予重點傾斜,我市各部門、區縣政府也將對專利轉化運用、商標品牌培育等工作項目予以重點保障,推動相關專項資金向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各項任務傾斜。
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全面強化高質量創造、高標準保護、高效益運用、高水平服務,加快推動一批知識產權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改革落地見效,努力打造一批“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在5年時間內,初步建成現代化新重慶知識產權強市。
責任編輯:杜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