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縣龍鳳壩鎮:黨建引領“三鏈”融合 繪就共富新圖景
2025-04-08 16:03:09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楊凌凱)春日的晨霧輕籠山野,重慶市秀山縣龍鳳壩鎮司城村的田間地頭已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連綿的黑色大棚如潑墨般點綴在青山腳下,棚內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村民們嫻熟地采摘,竹籃里漸漸堆起棕褐色的“小山”。這片由村黨支部牽頭打造的300畝羊肚菌基地,畝產穩定在330斤以上,年產值突破600萬元,成為渝東南地區規模較大的種植基地之一,書寫著“小菌菇大產業”的鄉村振興新篇章。

黨建強鏈:從“單打獨斗”到“抱團致富”
在菌棚的一角,65歲的王德順老人正麻利地修剪菌柄。他曾是“畝田傳三代”的傳統農民,如今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后,不僅每日在基地務工掙工資,年底還能享受分紅?!耙郧胺N玉米一年掙不到三千元,現在光做工半年就過萬,腰包從‘癟口袋’慢慢鼓起來了!”王德順笑著說。
2024年,司城村通過羊肚菌產業支付務工工資超50萬元,戶均增收1.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首次突破30萬元大關。村黨支部成立合作社,探索“保底收購+利潤分成”模式,采用“五統一分”(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統一供肥料、統一供棚、集體分紅)的方式,與73戶脫貧戶簽訂“訂單種植”,構建起“土地流轉收租金+基地務工掙薪金+股份分紅得股金”的增收鏈條,讓脫貧戶年均增收超萬元。

市場活鏈:從“土疙瘩”到“金招牌”
“從零散銷售到品牌化運營,我們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銷售,整體銷售收入提升了6%以上?!贝妩h支部書記兼合作社理事長陳奎蘭介紹道。
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司城村全力打造“司城農韻”羊肚菌地理標志,建立“黨支部+電商+商超”立體銷售網絡。鎮黨員干部利用抖音、微信等平臺廣泛宣傳,開辟線上銷售渠道;同時,借助“名譽村主任”機制,通過龍鳳壩鎮商會等社會組織推介,成功將羊肚菌引入當地商超。通過分級篩選和真空鎖鮮技術,鮮菇價格提升至80元/斤,干品售價突破400元/斤,進一步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民生固鏈:從“口袋鼓”到“日子甜”
在村委會廣場上,一場別開生面的實物分紅儀式正在舉行。三張長桌依次擺放著金黃大谷、晶瑩大米和圓潤的羊肚菌干品,村民們手持分紅兌換券,笑意盈盈?!拔壹?口人,換50斤大米剛好夠吃一個月,再加半斤羊肚菌過年招待客人!”村民楊秀芳高興地說。
此次分紅以“每百元股金兌30元”為標準,將14.4萬元集體收益轉化為3萬斤大谷、5000斤大米和160斤干羊肚菌,惠及全村328戶股民。據統計,超四分之一的家庭選擇了高附加值的羊肚菌,昔日的“土疙瘩”正成為村民眼中的“金疙瘩”。
青山腳下,黑色的菌棚在春光中綿延。司城村通過黨組織引領產業發展、黨員帶頭開拓市場、創新收益共享機制,讓羊肚菌真正成為富民“黑金”。這個村正朝著“巴渝西南菌都”的目標穩步邁進,在鄉村振興路上書寫著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責任編輯:劉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