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新新”向榮① | “智”繪通途 治好城市“通行內耗”-華龍網

家門口的“新新”向榮① | “智”繪通途 治好城市“通行內耗”

2025-04-14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開欄語:

兩江潮涌處,群山競秀間。一年來,重慶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六區一高地”建設為翼,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振翅高飛。

從山城老街的煙火新生,到智慧港口的汽笛激蕩;從“智造重鎮”的動能奔涌,到“數字重慶”的智慧脈動——每一項創新突破,都在為這座城市注入向上生長的澎湃力量。

即日起,第1眼TV-華龍網推出《家門口的“新新”向榮》系列報道,在這里,全景記錄每一處“家門口”的煥新,聆聽中國式現代化的重慶回響。

下午四點半,沙坪壩區樹人小學門口,接送孩子的家長不再擠在馬路牙子上“搶地盤”。小龍坎廣場上的垃圾桶、窨井蓋,竟學會了“開口說話”,主動上報滿溢、位移狀態……

曾經被車輛堵得水泄不通的道路,如今井然有序——單向通行的車流、寬敞的等候區、嶄新的“護學驛站”,讓“罰站式接娃”逐漸改變。過去,需要人工巡檢發現的城市隱患,現在“數字大腦”就能主動發現預警,這些都是重慶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的日常。

在重慶,城市裝上“千里眼”“順風耳”,還有了“智慧大腦”,打造超大城市運行和治理的智能中樞,為城市注入“智慧基因”,讓城市越來越“聰明”。

拆除學校門口臨公路綠化帶新建護學驛站。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毅 攝
拆除學校門口臨公路綠化帶新建護學驛站。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毅 攝

01 護學助醫

城市治理的溫度藏在細節里

“以前接孩子像打仗,現在像喝下午茶。”一位家長坐在驛站椅子上等候孩子放學,保溫桶里裝著給孩子煮的湯,待到孩子放學后,還能在驛站坐著吃飯。

這個路邊空間,是拆除臨公路綠化帶而來,地面由花崗石改為彩色透水混凝土,設置分區放學等候區,還配備了公廁、飲水機、桌椅,增設一座護學驛站。驛站內配置了應急藥品、雨傘等物品,廁所配置第三衛生間,連洗手池都做了高低雙臺設計。細節之處,盡顯城市治理的用心。

同樣的變化還發生在附近的沙坪壩區人民醫院。過去,公交站停車港僅能容納3輛公交車同時停靠,因客流量大,早晚高峰時段經常出現公交車排隊占道現象,不僅影響公交運行效率,更造成周邊道路嚴重擁堵。

如今,將停車港延長40米,使同時停靠公交車數量從3輛增至6輛;新增18個“即走即停”臨時車位,規范接送車輛停靠秩序;并將醫院對面閑置地塊被盤活,新增192個停車位,就醫、接送娃的市民停車再也不用繞圈圈。

盤活閑置地塊,新增192個停車位,方便市民停車。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毅 攝
盤活閑置地塊,新增192個停車位,方便市民停車。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毅 攝

讓家長少站5分鐘,讓患者少繞幾個圈,這些“小事”才是城市的“超能力”。

交通擁堵是典型的“大城市病”。如何治理這些“大城市病”,成為重慶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重要“標靶”。針對學校、醫院周邊存在的停車難、設施老化、秩序混亂、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實施了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沙磁護學”“沙磁助醫”攻堅提升行動的實施,有效利用樹人小學、區人民醫院周邊空間,提升家長等候環境,改善患者就醫環境,緩解周邊交通擁堵問題。

未來,沙坪壩區將圍繞醫院、學校、商圈、交通樞紐、旅游景點等重點區域,持續深入推進交通組織優化,下足“繡花功夫”,著力破解道路擁堵難題。

新增18個“即走即?!迸R時車位,規范接送車輛??恐刃颉5?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毅 攝
新增18個“即走即?!迸R時車位,規范接送車輛停靠秩序。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毅 攝

02 數字大腦

城市治理裝上“智慧引擎”

在沙坪壩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巨大的屏幕上跳動著無數光點。工作人員輕點鼠標,一條實時告警信息彈出:“小龍坎廣場公廁附近垃圾桶旁有亂堆物料,請及時處理。”

當系統抓取到這一信息后,便發出預警,再形成工單,派發到相關人員的終端設備。從事發、上報到交辦,幾乎秒級完成。當負責的人員將事件辦結后,上傳圖片到“數字大腦”,經核對后完結工單。

“一張網”就像是城市的“數字大腦”。在這張屏可以看到沙坪壩區城市運行情況,會進行全天候、全時段、無間隙實時監測。目前平臺接入的傳感器涵蓋部分橋梁、化糞池、積水點、智能井蓋等。通過物聯設備,可以看到積水點水位、降雨量等關鍵實時數據,一旦傳感器發出預警,系統則會自動生成案件。

目前,沙坪壩區已布局多個場景智能感知設備——樹上的傳感器能預警倒伏風險,井蓋下的感應器可防窨井“吞人”,就連垃圾桶都裝上滿溢監測裝置。

樹上的傳感器能預警倒伏風險。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毅 攝
樹上的傳感器能預警倒伏風險。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毅 攝

此外,對不適合安裝或暫未安裝物聯傳感器的點位、區域,使用“攝像頭+AI分析系統”的方式,智能抓拍各類隱患問題。目前已共享近3萬路公安“雪亮工程”高清攝像頭資源,加上AI視頻分析軟件,建立了人流密集區域、道路積水點、“生命通道”等68類行為應用場景,當發生各類影響城市運行安全隱患事件時候,可選擇不同類別進行實時監控。

數字化賦能,城市管理實現了從“人海戰術”到“智能巡邏”的跨越。

03 治理新路

超大城市治理“重慶方案”

過去,城市隱患主要靠人工巡檢發現,現在,有了“數字大腦”就能預判響應風險,讓數據跑路,城市治理“秒級響應”。

在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大屏幕上的數字不斷跳動,事實上,重慶三級治理中心已實現全域安全“一張網”。依靠匯集了1362萬個感知設備的一體化數據底座,重慶市一體化數字平臺具有更強的感知預警能力,形成全市事件隱患風險“一圖掌控”能力和“看得見、呼得通、調得準、控得全、處得快”的城市治理新質戰斗力。

沙坪壩區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毅 攝
沙坪壩區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陳毅 攝

近一年來,該中心不斷深化改革創新,一體化數字資源開放共享平臺體系實現迭代升級,感知資源接入量由679萬個提升至1362萬個;“9+2”中心城區一體化治理率先突破,市、區縣、鎮街三級聯動格局更加順暢;八大板塊重要跑道貫通實戰能力全面提升,市級貫通應用由24個提升至90個;迭代升級“渝快辦”,上線“一件事一次辦”服務85個。

到2025年底,重慶將全面建成貫通實戰的三級治理中心。未來,三級治理中心將持續提升數字賦能超大城市發展、服務、治理能力,推動超大城市治理體系重構、能力重塑。

從“護學驛站”的人性化設計,到“數字大腦”的精準治理,重慶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既需要“千里眼”“順風耳”的科技賦能,更離不開“以人為尺”的價值導向。當技術邏輯與民生需求同頻共振,城市才能真正成為“有機生命體”。

在城市治理這條路上,重慶正用一個個數智創新,書寫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重慶探索”。

第1眼TV-華龍網 李舒/文 陳毅/圖、視頻 首席記者 董進/審核

微信圖片_20250418223038
點擊圖片看專題

責任編輯:邵煜晟

華龍網記者 陳毅 華龍網記者 李舒 華龍網記者 董進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