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協同帶動雙贏 用發展激蕩 “雙城”回響
2025-04-14 22:21:27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蔣海濤)春風化雨,將高質量發展的答卷寫在巴渝大地上。從2024年至今,重慶市江北區堅持“極核引領”的目標定位,找準比較優勢,抓好“十項行動”“四張清單”,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推動當好“五個先行示范”,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作出更大江北貢獻。
協作“加碼” 跨區互訪交流合作結出碩果
2月13日,成都市錦江區黨政代表團到江北區考察,深入了解江北區現代金融業、商貿流通業、先進制造業、數字產業等發展情況,舉行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交流座談會,觀音橋商圈辦、春熙路時尚活力區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

兩地希望能以“路圈”簽約為契機,雙向奔赴、友誼長存,強化優勢互補、做深交流互動,積極探索首發經濟、聚焦商圈聯動聯建、產業協同協作,政務通辦、人才交流,實現多維度、深層次、全方位合作,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
此次“路圈”能夠“破圈”,形成“出圈”的雙贏效應,只是江北區強化川渝交流合作的縮影。近年來,兩地積極邁入全面提速、積厚成勢的新階段,聚焦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相互賦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戰略協作、政策協同、平臺對接、利益共享,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推動空間布局整體優化、發展能級整體提升。

提升整體發展能級,要從多維度入手。江北區深化落實與四川友好城市簽訂的6個城區友好協議,與成都市青羊區、德陽市互派掛職干部3名,2024年開展2024“渝味360碗特色美食薈”“2024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對接會暨青羊區、江北區商貿產業聯合推介活動(深圳站)”等具有江北影響、川渝帶動的重大活動34場。
此外,跨區互訪交流合作持續推進。2024年3月5日至6日,江北區黨政代表團赴成都市青羊區、高新區開展調研并與青羊簽訂合作事項;
2024年8月19日,宜賓高新區代表團到港城園區、觀音橋商圈、區治理中心開展調研并交流園區合作事項;
2024年9月29日江北區代表團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都七中等單位進行合作前期洽談。
2024年12月4日江北區代表團再次赴成都市青羊區學習考察,進一步推動兩地在產業協作、數字經濟、商貿合作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一次次合作,一次次交流,一次次“牽手”,成渝兩地唱好“雙城記”的高質量音符在江北區回響。
金融“加量” 深化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
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在金融業上亦有體現。
近年來,江北區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積極融入全市“智融惠暢”工程,勇擔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重任,著力推動金融機構、金融功能、金融人才“三集聚”,為重慶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江北區如何才能賦能金融業,讓其有力地服務了城市建設和現代產業發展,為成渝地區實體經濟發展和改革創新提供堅實資金支持?
抓金融機構擴量提質,促產業結構提檔升級。豐富金融業態,招商促增量;創新政策舉措,安商擴容量。優化完善金融機構落戶、發展和人才等全方位服務;優化服務保障,強商提質量。
抓金融市場能級躍升,促實體經濟活力迸發。深化融資對接,暢通互動循環;加大培育力度,助力企業上市;支持私募基金,助推行業發展。
抓金融改革集成創新,促增長動力加速轉換。探索跨境試點,提高金融開放“含金量”;加快綠色發展,突出綠色金融“含綠量”;鼓勵創新研發,增強科技金融“含金量”。
抓金融服務多跨協同,促金融生態優化更新。聚焦招才引智,激發金融人才支撐力;打造特色載體,擴大金融品牌影響力;注重防范化解,夯實金融風險管控力。

全區已集聚各類金融機構近500家,其中區域性以上金融總部99家,涵蓋近20種門類。實現了外資機構、成渝金融機構、金融科技、金融基礎設施、等領域新突破。證券法人機構、汽車金融、地方資產管理等金融牌照全市獨有。
數據顯示,江北區近五年推動境內外上市企業6家,上市企業增至14家、占全市七分之一,獲全市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單位激勵。中新基金投資金融科技、生物醫藥等領域基金達21支。
4家基金公司獲批重慶市QDLP試點資格、額度8.5億美元,成功發行3支QDLP基金、總規模1.21億元人民幣,獲批試點機構數量及對外投資額度均居全市首位。
消費“加新” 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選區
3月21日,由重慶市體育局、四川省體育局、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5第五屆“巴山蜀水 運動川渝”體育旅游休閑消費季(重慶·江北站)暨江北區動感生活季在觀音橋商圈步行街啟幕。

活動中,6個成渝體育產業聯盟成員單位將攜手推進“賽事互通、產業互聯、消費互促”的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成渝體育交流、體旅融合、消費聯動,激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體育消費活力。
此次活動,也是江北區不斷探索體育與美食、旅游、文化等多元領域的深度融合,用消費助力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發展的有力體現。

江北區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揮區位、產業、開放多重優勢,區委集全區之智科學提出“13457”總體發展思路,明確以打造觀音橋世界知名商圈為牽引,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選區,并以商圈為中心,拓展消費空間、豐富消費場景、培優消費環境、集聚全球資源,通過強化“三個帶動”、把握“三個趨勢”、健全“三個機制”,構建以商圈為中心、聯動全域消費、輻射全球貿易的格局,加快商圈轉型升級,奮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選區。
強化“三個牽引”找準轉型升級根本點。強化投資帶動。構建層次分明、錯位聯動的地標建筑群、商業中心網、特色功能區,形成中環萬象城-觀音橋步行街-北城天街-北倉文創街-大九街-長安文化國際商業街的“大商圈”布局;強化開放帶動。圍繞“國際范”,依托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搭建“鐵水公空”多式聯運體系,落地中新(重慶)跨境電商產業園、成渝RCEP跨境貿易中心等開放平臺,建設投用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商品車物流基地等配套項目;強化場景帶動。推動商業與文化、旅游、體育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
順應“三個趨勢”把握轉型升級著力點。順應差異化競爭趨勢、順應個性化市場等趨勢,打造特色消費場景。
健全“三個機制”夯實轉型升級支撐點。黨建統領機制。組建觀音橋商圈聯合黨委,覆蓋商圈企業、協會、物業、市場、公安、城管等黨組織;惠企穩企機制。創新“百千萬”聯系服務市場主體全覆蓋機制,迭代升級“小江都能辦”線上服務平臺;市場聯動機制。成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商會,通過商會橋梁紐帶,開展資源聯享、活動聯辦、品牌聯創三大主題活動。
多舉措并行,亮點頻現。如今的觀音橋商圈產業集聚度“串珠成鏈”,商圈集時尚產業、市場街區、時尚文旅為一體,形成“全時段、全場景、全業態”商貿產業體系;消費引領性“多點開花”。消費供給呈現多樣新場景、多元新業態、多種新體驗;品牌影響力“火爆出圈”。觀音橋商圈多次入選全國消費最火商圈、全國十大夜市商圈,以全市第一入選《中國商圈商業力指數榜單》;社會美譽度“全面提升”。先后榮獲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全國優秀商業示范街等美譽。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