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智能 更高效 更精準 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 重慶有“數”
2025-04-15 06:31:02 來源: 重慶日報
重慶作為“橋都”,一座座跨江大橋是城市獨特的風景線。然而,不少市民擔心,巨大的車流會不會對橋梁“健康”造成影響?
別擔心,在市城市管理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一套“橋隧智慧管理系統”能夠全天候監測中心城區28座跨江大橋的健康狀況,實時圖景及大橋應力、撓度、溫度、位移等數據盡在系統監測中。
像這樣的城市管理數字化應用,重慶還有不少。作為我國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重慶正著力探索數字化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讓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
“數”從哪來
城市管理有了“千里眼”“順風耳”
橋梁自身的數據從何而來?秘密在于橋梁上安裝的近百個傳感器。它們是超強算力的基礎,一座跨江大橋一天產生的數據量超過10萬條,一旦傳感器采集的數據超出預設值,系統就會發出預警。
“跨江大橋搭載傳感器等健康監測系統,可讓我們詳細掌握大橋的基本情況和健康等級?!笔谐鞘泄芾砭挚萍夹畔⑻幐碧庨L林海介紹,這些數據匯聚到系統后,會形成一張張猶如“心電圖”的分析圖,直觀展現橋梁健康狀況,“通過對這些海量數據的挖掘與分析,我們不僅能掌握橋梁的實時狀況,還能預測橋梁長期運行趨勢和橋梁部件的壽命。”
在兩江新區悅來水廠指揮中心,供水量、供水管網壓力值、進出廠水質監控等實時數據在大屏幕上滾動刷新。這些數據同樣來自供水管網的傳感器:每分鐘檢測一次數據,每15分鐘向指揮中心回傳一次,任何環節出現問題,指揮中心都能及時掌握。
在渝中區城市無害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緊盯大屏幕,時刻關注化糞池安全監測系統——渝中區每個化糞池的定位、編號、報警狀態等情況一目了然。在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勞動二村,兩個外形酷似熊貓的機器人的“臉上”顯示著密密麻麻的數據,包括一氧化碳、氨氣、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的濃度。
傳感器如同城市的“神經末梢”,能夠實時感知和采集城市運行中的各種數據,是超大城市治理的技術底座,讓“水電氣路橋隧”等設施有了“生命體征”。目前,我市正全力推進中心城區一體化治理,依靠的就是匯集了1362萬個感知設備的一體化數據平臺。
“數”該如何用
智能預警實現多跨協同處置
“滴滴滴……”每當系統響起警報聲,渝中區城市無害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的神經都會緊繃起來。
去年,棗子嵐埡正街一小區化糞池堵塞外溢,氣體濃度超標,系統自動發出預警。
“這些氣體濃度數據不僅是重要的預警信息,也是快速調動人員與設備的參考?!痹撝行南嚓P負責人介紹,當時,氣體濃度嚴重超標,管理中心立即調派了22名隊員、7輛作業車輛前往處置。經過三小時的緊張作業,隊員們清掏糞渣1.5噸、清運糞便30噸,徹底消除了安全隱患。
“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能夠預測化糞池維護的需求趨勢,合理安排資源,減少不必要的重復作業。”該負責人表示。
“點擊這里就可以獲取該區域內居民的手機號碼。”在市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大屏幕上,工作人員謝娜介紹了“天資·智能預報系統”。該系統是我市數字氣象技術重要成果之一,謝娜表示:“系統融合了成渝地區氣象歷史數據和高精度地形數據,以及受極端天氣影響區域居民的手機號碼,這些數據在預警方面幫了大忙!”
去年7月10日,大足區氣象臺發布的暴雨預警信息很快通過“天資·智能預報系統”傳遞給大足區委、區政府、涉災部門、鎮街黨政領導?!捌渲?,大足區龍水鎮在暴雨來臨前5個小時轉移了近三百名群眾,沒有出現任何人員傷亡。”謝娜稱。
依托源源不斷的數據流,重慶正打造“水電氣訊橋隧軌”等多元應用場景,“城市供水全周期管理”“渝暢停”“共享電單車監管”等一系列數字化應用上線運行。市、區縣、鎮街三級治理中心貫通,形成“實時、快速、精準、有效”的多跨協同處置能力。
“數”如何賦能
AI應用九大場景解決治理痛點
今年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各個行業。不過,在超大城市治理中,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相對有限,許多潛在的應用場景尚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日前,重慶發布人工智能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三年行動方案,AI應用九大場景將深度影響市民生活。
例如,在城市規劃領域,通過AI與GIS(地理信息系統)、“多規合一”專題圖等系統融合應用,賦能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
在建設領域,探索“無人建造”智能應用場景,面向高空焊接、起重機械、鋼筋綁扎、樓板打孔等“危繁臟重”場景,強化具身智能機器人的替代應用;
在治理領域,對亂停亂放、建筑垃圾、綠地侵占、私搭亂建等異常狀況進行實時監測預警,構建供水、用電、燃氣智能應用場景,確保城市生命線安全穩定運行;
在安全領域,推進AI在高空拋物、電動車入樓、生命通道堵塞等違規行為監測等領域應用,提升社區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交通領域,利用AI算法自動識別城市交通擁堵、事故等運行態勢,助力開展信號燈智能控制、限行管制等交通管理;
在行政執法與平安穩定領域,推進AI技術在語音內容分析、投訴信息挖掘、流程違規識別等領域應用,打造基于AI技術的圖像識別、風險隱患預判、法律法規自動匹配等智能體;
在城市文明與公共服務領域,強化AI技術在“文明騎行”“拾金不昧綜合服務平臺”等系統中的應用,強化AI技術在基層輔助診斷、醫學影像精準識別、重大疾病輔助決策等領域應用。
“規劃為建設和運營提供指導,建設是實現規劃目標的具體行動,管理是保障城市運行順暢的重要環節,運營則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目標?!绷趾Uf,AI賦能未來超大城市將實現從規劃、建設、管理到運營四個維度的數字化貫通。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余虎 崔曜
責任編輯:李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