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3冠!他們在冰壺賽道鑿刻生命之光
2025-04-18 17:20:14 來源: 重慶三峽融媒體中心
暮春,陽光透過玻璃,將萬州區特教中心冰壺訓練室染成金色。27名冰壺隊員趴在塑料跑道上,瞄準、試滑、放手……
“砰,砰,砰?!北鶋鼗^賽道,在得分區相互撞擊,此起彼伏的脆響,與27個少年的命運回聲交匯共振。
眼下,少年們正放棄休息時間,全力投入第九屆冰雪季大眾冰雪進基層(學校)大賽和重慶市選拔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的備賽。

誰能想到,就是這些命運按下靜音鍵、束縛了肢體或困在思維迷宮中的少年,憑借對夢想的執著和拼搏向上的精神,用一枚小小的冰壺,在無聲世界靜默博弈,在輪椅之上展現力與美,在思維迷宮實現智慧突圍,僅用8年時光,就讓萬州特教中心冰壺隊從籍籍無名到載譽無數,用冰壺的軌跡書寫了一段關于突破、融合與榮耀的傳奇,讓原本被定義的“殘缺人生”,迸發出照亮星河的光芒。
破冰啟航 走廊滑出第一壺
2017年初秋,當后勤老師牟尚清把第一個冰壺放在張瀚文面前時,這個因先天失聰而封閉自我的少年,本能地后退了兩步。
"別怕,這是能帶你看世界的眼睛。"牟尚清用手語比劃,隨即推出一枚冰壺示范,又將另一枚遞到少年手中。
張瀚文蹲身提壺,感受手柄的細微震顫。當冰壺滑出的瞬間,老師豎起的大拇指照亮了走廊,也照亮了身后少年們的眼眸。
這,是萬州特教中心冰壺隊的首次訓練,也是改寫命運的第一壺。
為什么要特殊學生打冰壺?
“冰壺賽道沒有門檻,只有方向?!蹦采星宀患偎妓鞯莱龀跣?。
彼時,國家高度重視殘疾人自我發展,學校按照上級要求,組建旱地冰壺隊。新組建冰壺隊,沒有專門教練,曾擔任過飛鏢教練的他被“趕鴨上架”。

訓練伊始,困難如荊棘叢生。聽障組隊員的世界沒有聲音坐標,隊員們依靠眼神和肢體動作傳遞戰術,用振動感知冰壺滑行的節奏。為了練習發力角度,他們趴在地上用尺子反復測量。為了記住復雜的戰術圖,他們在本子上畫滿符號和箭頭。智力組隊員難以理解復雜規則,教練將技術動作分解成"數格子""轉圈圈"等游戲,用顏色標記賽道,用童謠記憶規則。輪椅組隊員每個動作都是力量與技巧的博弈,他們需要重新定義發力方式:用臂膀代替腰腹,用手腕控制旋轉,訓練過程中身體常常被輪椅扶手磨破,掌心結滿厚厚的繭。
盡管困難重重,但沒有一個隊員退縮?!跋肴ケ荣?,去看更大的世界,拿更好的成績?!眴柤霸?,少年們異口同聲回答。
2018年,冰壺隊首次出征,參加重慶市第五屆旱地冰壺比賽,以不足一年的訓練,換來了第三名的佳績。
總結會上,少年們用歪斜的文字寫下同一句話:“下次要讓獎牌換個顏色?!?/p>
淬煉成鋼 8年賽場百煉成金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可成。
回校后,少年們默默加碼,主動加練,所有人心中都憋著一股勁——要站上更高的領獎臺。
2018年市級比賽前夜,本已放學的學校走廊上,張瀚文、汪飛俠卻帶著少年們在訓練。作為聽力組和智力組的隊長,兩人都特別有號召力,只要往走廊一站,其他隊員就會緊跟過去一起訓練。
這種自我加練的情形,早已延伸到節假日。

“不論是寒暑假,還是節慶假,孩子們總是主動加練。”牟尚清記得,為備戰第三屆中國殘疾人冰雪運動季基層殘疾人旱地冰壺全國總決賽,少年們全都放棄假期,大年初三便返校開始訓練,冬天的走廊很冷,少年的小手凍得通紅,不忍心的他提前放了假,沒想到孩子們卻偷偷找來塑料膜圍在走廊上,自個在里面訓練起來。
隊伍中,一名聽力障礙隊員生病高燒,仍用手語比劃著“不能拖后腿”,讓牟尚清又心疼又感動。
“孩子們這么積極向上,我感覺渾身都有勁,就連做夢都在研究投壺技巧?!蹦采星逍ρ缘?。
努力拼搏,終有回報。最終,隊伍在此次比賽中斬獲智力組冠軍、聽力組季軍。
這種倔強勁在冰壺隊蔚然成風,延續至今。
如今,歷經8年賽場淬煉,這支特殊的旱地冰壺隊累計獲得國家級獎項10項,市級獎項5項,其中包括國家級冠軍3個。
榮耀新生 賽道上鑿刻生命之光
2021年,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旱地冰壺比賽決賽現場,李存萍俯身貼地,神情專注,冰壺在她的手上前后滑動,然后突然滑出,精準落在保護區。
看臺上突然沸騰起來,觀眾、教練、參賽隊員均鼓起手掌,為李存萍喝彩。賽后,李存萍就像小明星,現場就被眾多人圍著合影。
走上賽場前,這個智力組的少女,原本有些膽怯,甚至因為家庭貧困和自身缺陷,還有些自卑。但當取得全國桂冠,戴上冠軍獎牌,接受無數人的喝彩后,小姑娘在閃光燈下綻放出自信笑容。
在同一屆賽場上,輪椅組的少年們首次闖入全國八強。同年市級賽事,他們一舉包攬智力、聽力組冠軍獎杯。
“從沒想過他能成為全家的驕傲。”一位母親撫摸著孩子的獎牌,眼中閃爍著幸福的淚光。

實際上,這支隊伍創造的奇跡早已超越賽場。
現任冰壺教練吳玉珊介紹,因獨特的旱地冰壺訓練體系,萬州特教中心冰壺隊吸引了全國40余所特教學校前來交流。學校順勢而為,研發了《特殊教育旱地冰壺校本課程》《旱地冰壺操作指南》系列成果,引領更多特殊學生踏上運動征程。同時,“以老帶新”的精神在冰壺碰撞中傳承發揚。冰壺隊每當有新隊員加入時,總能看見老隊員手把手教授投壺秘訣的身影,那些被冰壺磨出老繭的手,傳遞的不只是運動技巧和體育精神,更傳遞著他們永不言棄的精神火種。
更重要的是,少年們在淬煉中成長,在拼搏中收獲,找到了自身閃光點。
從命運冰封的角落到國家領獎臺,少年們用八年數萬次投擲,在旱地冰壺賽道上鑿出了屬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重慶三峽融媒體中心記者 堯華燕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