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重慶故事 | 接續傳承的開放之路
2025-04-21 18:45:47 來源: 重慶廣電-第1眼TV
4月21日,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中共重慶市委共同主辦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重慶的實踐”專題宣介會在渝召開。六位在重慶生活、工作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逐一上臺,生動講述了自己的奮斗故事。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司機呂嗣湘分享的故事名為《接續傳承的開放之路》。

在座的嘉賓也許聽說過中歐班列,它是連結中國與歐洲的國際鐵路貨運列車。中歐班列的開通,得益于一條橫跨亞歐大陸的國際鐵路物流大通道。
重慶,正是這條通道的開創者。

可能你要問,為什么是重慶?因為重慶是一座內陸山城,不沿邊不靠海,距出海口1800公里。貨物要出口,走海運耗時長,走空運成本高。為了發展,重慶急需找到一條快速、經濟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令我特別驕傲的是,駕駛中歐班列“第一棒”的火車司機,正是我師傅江彤。在這張照片里,站在習近平總書記身邊的人就是我師傅。他曾感慨說:“這輩子,做夢都沒想到,開了幾十年火車,我還能開上跨境貨運列車。”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電力機車司機江彤 圖源:人民網
跨境貨運列車,可是一項大工程!
中歐班列橫跨多國,語言文字不同,鐵軌寬度不同,托運方法和程序也不同。師傅就曾講過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班列所經地區,冬季最低溫度可達到零下40度。當時班列主要運的是筆記本電腦,但這些電子產品根本受不住那種低溫,運過去都得壞。所以,班列最開始在冬天還要停運。
為此,重慶找到了全球頂尖的材料公司,并聯合了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耗時一年多,研發出了蓄熱恒溫箱,徹底解決了電子產品無法在冬季運輸的難題。
有了重慶的探路,國內多個城市相繼跟進,中歐班列呈爆發式增長?,F在,全國已有上百個城市開行了中歐班列,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亞歐全境。
聽師傅講的這些故事,我心里特別羨慕,盼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開上跨境貨運列車。

▲呂嗣湘駕駛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從興隆場出發 圖源:新華社
2016年,重慶迎來開放的又一個契機,與廣西、新加坡謀劃了一條“鐵路+海運”的南向運輸路線,也就是后來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西部陸海新通道。
2017年,我有幸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第一棒”司機。很快我們的班列迎來了更多的同伴,西部12省區市、海南省、廣東省湛江市、湖南省懷化市都加入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共同開行班列近 20000列,輻射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
這幾年,我發現貨物查驗裝車越來越快,出關手續越來越簡單,最快幾分鐘就能通關;鐵海聯運5天就能到達東南亞。我拉的貨物以前多是煤炭、鋼材等原材料,現在是智能裝備、醫療儀器、新能源汽車等。我的班列還給重慶市民帶來了許多“洋貨”,比如德國的汽車、阿根廷的牛肉、厄瓜多爾的白蝦、泰國的榴蓮和椰子。

我的班列帶來的變化不止這些。我入行時,團結村站被農田包圍,人煙稀少?,F在,團結村站樓房林立,車水馬龍,已經變成了現代化的內陸國際樞紐。每天,向西的中歐班列,向南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向東的渝甬班列,向北的“渝滿俄”班列,在團結村“四向通道”齊發。
如今,我也帶起了徒弟,當年師傅給我的“接力棒”正在一代代傳遞下去。我們見證并參與了重慶從內陸腹地到開放前沿的故事。今后,我要繼續開好火車,在這條“幸福之路”上加速前行。
(重慶廣電-第1眼TV報道)
責任編輯:張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