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民生撫人心
2025-04-23 06:41:09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重慶瞭望 王祥

時間無聲,走過歲序更替;兩江潮涌,見證山城日新。
2024年4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為新征程上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更首次發出了“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的鄭重宣示。
前行向來不易,但牢記殷殷囑托自會揚鞭奮蹄;奮斗從來艱難,但沿著歷史坐標就會事半功倍。
過去的一年,面對異常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民生為大”方向勇毅前行,以感恩之心、愛戴之情、奮斗之志,將一幅幅“施工圖”轉化為“實景畫”。
“民生為大”是不變的底色
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要應對各種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唯有用“人民至上”來定向定航。新征程上,“民生為大”雖只有短短四字,卻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發展實踐中的鄭重宣示。
回應鄭重宣示,重慶把“民生為大”理念融進城市發展的血液,在頂層設計中形成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
政之始,民為重。從市委六屆五次、六次全會高度重視民生福祉,到2025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用較大篇幅總結與部署民生工作,民生已成為新重慶發展藍圖的重要起筆式。在深化落實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中,重慶始終將民生擺在突出位置。
回應鄭重宣示,重慶把“民生為大”理念置入政策之水的源頭,讓各條“支流”匯聚成人民幸福的滾滾洪流。
政策是否出臺,民生是一個重要考量。從持續發布全市重點民生實事清單,到制定穩崗擴崗、醫檢互認、社會救助、職業傷害保障、社保擴面提質等政策,每一股政策之水流向何方,民生都是重要“閥門”。當各條政策“支流”一路而下,成功匯入“兩江”,那翻滾的浪花就成了幸福的音符。
歷史川流不息,民生矗立不變。新時代的重慶使命眾多,但“民生為大”是不變的底色。
“重慶賬本”里寫滿民生清單
目標決定方向,使命引領未來。
一年來,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民生為大”的殷殷囑托,在回應號令中扛起新使命,在兜底期盼中溫暖群眾心,扎實的“重慶賬本”里寫滿了民生清單。
一年來,重慶積極開拓、攻堅克難,為“一老一小”撐起幸福傘,守護好一個家庭和一座城市的兩端。
視察重慶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笑著問老人們飯菜味道好不好,彎腰問小男孩上學是否對口。清晰的認識催生出高度的自覺——重慶建成老年食堂1695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113個,推動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4.6%,讓“一老一小”得到更多關愛,實現從老有所養到老有頤養,從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
一年來,重慶擊鼓催征、聚力前行,不斷增強美好家園的舒適度,讓好房子為“穩穩的幸?!蓖械住?/p>
老舊小區改造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關注的重點。重慶既從“老”著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620個,加裝電梯1400余部;也從“新”開始,開工建設70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累計籌建29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新老結合,筑牢了美好家園的幸福底座,讓人情味與舒適度可感可及,也成為新市民來渝“擇一處安居”的理由。
一年來,重慶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不斷夯實就業基礎,為勞動者帶去更多安全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礎。重慶積極實施“穩崗擴崗”工程和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工程,扎實推進百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渝來渝就業創業行動。同時,不斷賦予勞動者更多的安全感——出臺關愛新就業群體15條措施,推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覆蓋60.6萬人,并持續加強勞動權益保障。
一年來,重慶快馬加鞭、拾級而上,織牢看病就醫的保障網,讓健康服務的縫隙更小、密度更大。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做實健康底座過程中,重慶既“開源”優質醫療資源,累計建成三甲醫院55家;也“節流”醫療費用,讓“醫檢互認”為患者節約醫療費用近2億元,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平穩落地,減輕患者負擔42億元。一開一節中,健康服務網絡更加有力。
……
所有的積累,都是未來破繭的鋪墊。在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中,重慶正奮力把每一個民生問號拉直,讓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成績是肯定,也是過去;一年是節點,更是新的開始。
在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這場“接力賽”中,我們將以不止步的決心彰顯人民至上的初心,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民生為大”不斷躍上新高度。
向著明天出發,在量力而行中科學應對,讓民生工作不斷積小勝為大勝。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著眼未來,我們將以“民生為大”的理念為指引,在力所能及中,從“有沒有”升級為“好不好”——在穩崗擴崗中消除就業歧視,在文旅發展中做強精品,在城市治理中提高效率。只有工作更進一步,幸福才能更多一分。
向著溫暖出發,把民生工作從衣食住行的“表”,拓展到內心富足的“里”。
今天,人們不僅重視物質生活的豐富,更關心內心世界的順暢。手握當下的民生成績單,重慶要把民生工作的觸角進一步向精神世界延伸。既關注新就業群體的“單量”,也關心他們的心情;既重視學生的成績,也別遺忘他們的心理;既增加打工人的工資,也別讓他們無效“內卷”。推動民生工作深一度,“人的全面發展”內涵才更豐富。
向著產業出發,在民生需求升級中挖掘新動能,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互促互進。
民生改善并非只有投入,也能收獲個體幸福和產業發展。以養老為例,重慶的人口老齡化率雖高居西部首位,但隨著不斷完善老年助餐、居家助老、康養照護等相應配套,“銀發經濟”也能讓養老需求點轉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著眼未來,既要滿足需求,更要用好需求,讓需求的一頭連著歡聲笑語,一頭連著經濟發展。
時間總在徐徐行進中,積蓄溫暖的力量。
回望這一年,重慶保障和改善民生爬過的每一個坡、邁過的每一道坎、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都是以實干實績堅決做到“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重慶見行動”的自覺。
只要路是對的,就不怕長途跋涉。
在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中始終堅持“民生為大”,這場充滿光榮與夢想的遠征才剛剛開始。讓我們用日拱一卒的實干,在“民生小事”上履行“國之大者”,用民生實事換來人民心安。
今日之重慶,掠一抹山色便成詩歌,斂一束水光即是盛景。
責任編輯:熊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