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汽車不斷“圈粉”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正向我們走來-華龍網

重慶汽車不斷“圈粉”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正向我們走來

2025-04-23 06:48:10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佘振芳

圖片

長安汽車兩江工廠一廠區,智能機械手臂正進行焊接作業。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圖片
覽山電子生產的LS-E14X系列車規級MCU芯片。(受訪者供圖)
圖片
兩江新區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剛下線的問界M9在進行測試。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養引進用好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努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2024年,重慶最亮眼的產業是什么?

從一組數據中可見答案: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3%,其中汽車產業增加值增速達26.7%,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6.7%,拉動增長4.9個百分點。

其中,新能源汽車數據最為驚艷——產量達95.32萬輛,同比增長90.5%,大幅領先全國增長率近60個百分點。

過去一年,“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成為重慶產業經濟領域的“熱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也成為重慶發展新質生產力當之無愧的“名片”。

一年來,重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發展汽車這一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發展,同時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努力攻克汽車芯片、汽車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不僅實現“重慶造”汽車從經濟型向高端化的跨越,還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協同發力,加速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躍升

高端制造鑄就新標桿

“史無前例!”

“賽力斯太超前了!”

3月30日,一則消息震驚汽車圈:數十名來自全國各地的2025款問界M9先行者用戶,參與賽力斯超級工廠動態路試測試。

這意味著用戶能親自參與自己車輛的工廠終檢驗收環節,直到認可了、覺得滿意才提車?;顒蝇F場,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向用戶交付新車鑰匙。

之所以有信心開行業先河,是因為這款50萬元級的“重慶造”汽車已成為高品質汽車的代表,不懼考驗。

全國兩會的“委員通道”,歷來被認為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絕佳窗口。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張興海佩戴問界汽車標志胸針,走上“委員通道”。在答記者問時,他分享了以問界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爆款密碼。

重慶汽車不斷“圈粉”,成為中國高端汽車的代表,這在四五年前是難以想象的。

由于產業鏈條長,上游可帶動鋼鐵、電子、化工等行業,下游可帶動倉儲物流、汽車租賃、汽車金融等產業,一直以來,汽車產業都是重慶最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但曾經的“重慶造”汽車,總是被貼上低端的標簽——大家印象中都是10萬元左右的經濟型汽車。

好在新能源時代給重慶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突破機會。重慶汽車產業緊緊抓住電動化、智能化機遇,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為跳板,通過技術創新和品牌重塑,實現“換道超車”。

尤其是在過去的一年,重慶全力推動汽車產業加速向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持續構建一流的產業生態,實現了產品向上、品牌向上、產業鏈向上的“三個向上”躍升。

數據來說話:2024年,重慶主流新能源汽車單車價值突破23.6萬元,20萬元以上車型占比攀升至48.3%。其中,賽力斯旗艦車型問界M9全年銷量突破15.1萬輛,以黑馬之姿在50萬元以上豪車市場穩居第一,銷量幾乎是第二名寶馬X5的兩倍。

汽車產業的帶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市經濟信息委黨組書記、主任王志杰介紹,目前,重慶已構建起以國企長安、民企賽力斯兩大總部企業為龍頭,上汽、東風、吉利、長城等知名整車企業制造基地為骨干,比亞迪電池、寧德時代、華陽等上千家配套企業為支撐的完整汽車產業集群,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3大系統、12大總成、56個部件實現全覆蓋和集群式發展。重慶“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目標,正在從藍圖逐漸變為現實。

不僅是汽車產業,在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領域,重慶持續鞏固全球產業地位。2024年,“重慶造”筆記本電腦產量繼續領跑全球,智能手機、服務器及功率半導體等新興領域的高附加值產品也實現規?;a,功率半導體產能穩居全國前三。

先進材料產業發展也呈現集群化態勢,不僅產業產值超過6200億元,在車用輕合金、復合材料領域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航空級鈦合金無縫管、光學級有機玻璃等關鍵戰略材料也紛紛完成國產化突破。

數智賦能

智能制造激活新動能

在重慶渝北,有一座全球最大的5G汽車工廠:寬闊明亮的工廠里少見人影,取而代之的是800余臺智能化設備、1400余臺機器人、650余臺智能AGV(自動導向車)、200多個全自動化工作站,以及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44項行業先進技術。

憑借這些恍若科幻電影里的配置,這座工廠實現了關鍵工序100%自動化,6秒內可切換8種以上不同車型的生產,每分鐘可下線一輛汽車……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背后,是長安汽車從“制造”向“智造”的華麗蝶變。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不僅發生在整車廠,還傳導至整個產業鏈。

實驗室里,一臺機器人正在給一塊汽車玻璃涂膠,旁邊的一臺工業相機“目不轉睛”地盯著機器人,好似監工——這是中科搖櫓船為汽車生產線提供的智能視覺裝備及整體解決方案。

在生產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渝江壓鑄基地,數百臺機器人揮舞手臂,操作人員只需坐在辦公室,打開企業數據管理駕駛艙,就能看到每個生產車間、每條生產線乃至每個產品實時、全面、精確的生產情況。

向產業鏈前端延伸,再生鋁企業順博合金的車間內,智能分揀系統將廢鋁高效分類,熔鑄成新的“工業血液”鋁水。經添加其他成分調配后,這些鋁水將供應給長安汽車,鑄造新能源汽車的電機殼體。

在汽車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的大背景下,提高生產效率、縮短制造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成為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競爭的焦點。以龍頭、“鏈主”企業為引領,全產業鏈的“智改數轉”,推動重慶汽車行業跑出了“加速度”。

目前,重慶已建成汽車行業數字化車間340個、智能工廠50個、創新示范工廠11個、5G+工業互聯網先導應用和5G全連接工廠12個,全市汽車產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3.7%,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達88%。

轉型浪潮席卷各行各業。例如,重慶美的通用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投入2.2億元進行智能化改造,擁有亞洲領先的離心機實驗室和離心壓縮機智造車間,獲超過160項發明專利。今年1月,這家公司斬獲行業內全球首座全流程AI賦能水機燈塔工廠稱號。

政策層面的持續加碼更為轉型注入動能。近年來,重慶先后出臺《重慶市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實施方案》《重慶市迭代優化“技改專項貸”二十條政策措施(2024—2027年)》等政策文件。

據統計,近兩年來,重慶推動實施技術改造項目1825個,新建數字化車間138個(累計1096個)、智能工廠39個(累計183個),新培育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7個、數量居西部第2,培育23個未來工廠,全球“燈塔工廠”實現零的突破。兩化融合指數、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均居西部第一。

四鏈融合

創新生態培育新優勢

一枚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排布著密密麻麻的線路。這枚看似不起眼的芯片,在智能汽車上卻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要負責車身控制,包括座椅、門窗、燈光和數字鑰匙等眾多功能。

研發出這款芯片的,是重慶兩江新區企業重慶覽山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覽山電子)。目前,該芯片已通過車規最高安全等級流程認證,并成功在合作伙伴的車型上實現聯合調試和定點,進入量產階段,今年內將在多款車上應用。

這一突破,著實不易。

為啥?打個比方,如果說消費級芯片追求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性能和功耗極致,那么對車規級芯片來說,則是“穩定壓倒一切”,其修煉的更像是“金鐘罩鐵布衫”之類兼具可靠性與安全性的“內功”。

一款車規級芯片,往往需攻克性能、壽命和安全這三道技術關卡,再通過7大類別共41項測試,最后通過一系列認證,才能上車應用。這也是為何國產新能源車能橫掃66%全球市場,車規級芯片的國產化率卻不足10%的原因。

覽山電子是如何做到的?

時間回到2022年。這家企業剛落地兩江新區時,就秉承“研發自主可控,質量高于一切”的理念,在140名員工中,研發人員就有112人,占比80%,碩博占比47.7%。

在研發途徑上,他們打破了傳統“整車+零部件+芯片”三級供應鏈體系串行的研發模式,而是選擇與包括長安在內的整車廠、零部件廠商形成“鐵三角”同盟,以需求為導向展開并行研發,有效縮短了產品開發和上市時間。

覽山電子總經理李濤介紹,他們目前已構建起全場景車規芯片矩陣,覆蓋包括車門控制、座艙控制、電源管理等多個應用領域。

類似的案例在重慶汽車行業屢見不鮮。

為解決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起火爆炸難題,重慶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三明治”復合集流體材料,為多家國內頭部電池企業供貨,并實現本地化應用。

瞄準車身輕量化,重慶數元道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無涂層、免拋丸熱成形高強鋼LumiSword,打破國外專利限制,已有不少車企排隊等待合作,今年有望大規模上車。

此外,重慶還支持整車龍頭企業聯動科技型領軍企業,跨界協同開展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組建產業創新綜合體,培育一批中試平臺,汽車行業整體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高。

創新要素的深度融合,構建起發展“護城河”。其中,資金鏈與人才鏈的融合不可或缺:渝富集團以產業母基金為抓手,累計完成賽力斯、阿維塔等10個產業龍頭投資,帶動投資總額919.15億元;阿維塔和華為聯合組建超過300人的工程師團隊,投入到阿維塔下一代車型的聯合共創中。

成果轉化同樣亮眼——西永微電園入駐芯片企業研發各類汽車芯片達203款,其中101款已量產供應整車廠,85款進入工信部推薦目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齊全,整車主力產品普遍達到L2級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水平,整體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按照規劃,到2027年,重慶將建成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王志杰表示,重慶將實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協同跨越”行動,不斷提升“四鏈”“四側”協同能力,進一步圍繞整零協同、軟硬結合、場景牽引、數字賦能、自主創新、品牌提升六個方面,構建更加完善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

與此同時重慶將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為引領,帶動“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其他產業的壯大、集聚,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數讀>>>

2024年——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全市391種主要工業產品中,202種產品產量呈現增長

●重慶汽車產量254.01萬輛,增長9.4%,其中新能源汽車95.32萬輛,增長90.5%

●重慶電子產業、材料產業和消費品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9%、3.7%和3.4%,先進材料產業產值超過6200億元

責任編輯:熊世華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