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聚產 以產興城 產城融合 城鄉融合 新型城鎮化建設刷新“進度條”
2025-04-23 06:54:25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彭瑜 趙偉平



要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力度,建立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晨曦微露,4月3日的市郊鐵路璧山至銅梁線慶隆站已人來人往。銅梁市民向燕步伐匆匆,登上開往重慶中心城區的列車。40分鐘后,她順利抵達大學城。
“如果開車上班,耗時超1個小時,過路費和油錢也不少?!毕蜓嗉易°~梁區,去年底決定到沙坪壩區大學城工作,但是通勤難題一度讓她焦慮。好在1月2日璧銅線開通運營,直接解決了她的“心病”。
交通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驅動力,不僅能夠拉近時空距離、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還能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一年來,我市高鐵營業里程突破1100公里,高速公路開啟“四環時代”、通車里程突破4500公里等,“2小時重慶”交通圈加快構建,這份“成績單”格外亮眼。
把范圍放得更大一些,全市積極推進以區縣城和中心鎮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引導產業、人口和資源要素向有比較優勢的區縣城和中心鎮集聚,形成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實現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的高質量發展。
強城聚人,鑄就發展引擎
去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71.9萬人
“嘗新啦!嘗鮮啦……”4月5日下午3點,梁平區金帶鎮仁和村,游駿帶領團隊來到村民蔣禮秀家的菜地,直播賣土豆,不到40分鐘,703斤土豆被搶購一空。
游駿是一位“90后”,老家在梁平聚奎鎮,開過餐飲、做過銷售,今年初加入重慶農本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實現了穩定就業。
新型城鎮化是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良性互動的城鎮化。哪些城鎮率先做好吸引人才、服務人才、培育人才的大文章,哪些城鎮的發展后勁就會更強。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稱,針對長期存在的中心城區核心功能不強、區縣城能級不足等問題,重慶發揮中心城區“極核”引領作用,打造高端要素集聚地,強化渝西地區、渝東新城產業配套功能,“一縣一策”推動山區庫區高質量發展。一年來,全市城鎮新增就業71.9萬人,專技人才達240萬人。
大城市帶大農村,區縣城是樞紐。2023年11月,我市出臺《重慶市“小縣大城”“強鎮帶村”試點工作方案》,支持7個“小縣大城”試點區縣和14個“強鎮帶村”試點鎮深化改革探索,引導產業、人口和要素向有比較優勢的區縣城、小城鎮集聚,促進區縣域城鄉功能互補、實現融合發展。
去年以來,作為主城都市區唯一的“小縣大城”試點區縣,銅梁區堅持做好“產、城、人”三篇文章,打造新型儲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兩個優勢產業集群,帶動就業2.5萬余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65.58%。
梁平區著力盤活農村資源,做大做強集體經濟,盤活閑置宅基地10萬余平方米,在全市率先搭建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累計交易農村產權143宗、1.8億元,農村產權融資貸款2.6億元,城鄉融合攻堅多點突破。
云陽縣江口鎮地處云陽、巫溪、開州交界處,下轄36個村居,常住人口4萬余人,輻射周邊10多個鄉鎮近30萬人口,是全市“強鎮帶村”試點鄉鎮?!叭ツ暌詠恚覀冎攸c推進7個中心村居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建設,推動邊遠村群眾到中心村集聚,全年有4000多人在中心村安家落戶?!苯阪傸h委副書記余勇軍介紹。
一年來,重慶市還高位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改革,進一步放寬城鎮落戶條件,簡化隨遷子女入學流程,夯實新市民、青年人住房保障。2024年,全市新增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非戶籍人口落戶城鎮22.11萬人。
破除藩籬,激活要素流動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成了活資產
人口的流動,必然帶來資金流動和經濟活動,但橫亙在城鄉之間的體制機制藩籬,卻成為了制約“人、地、錢”雙向流動的一個桎梏。
再等一個多月,南川區石溪鎮五星村的屠宰場就將建成投用。3月27日,看著廢棄的村小變成現代化的屠宰場,屠宰場負責人陳澤紅難掩激動。
44歲的陳澤紅是南川區南城街道人,早年間一直在重慶從事凍品生意。為了拓展業務,2022年他返回南川,準備投資興建一座屠宰場。
經過篩選,石溪鎮五星村的一處廢棄學校,進入了他的視野。該地塊原本屬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后來由于修建村小,將地塊用途變成了集體建設用地。
“條件都滿足,但問題是該地塊不能買賣,投資興建的屠宰場,產權屬于五星村集體。”陳澤紅說。
2023年3月,正當他為此事發愁時,南川區入選國家第二批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名單,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同國有用地一樣,可以同權同價進行交易、質押貸款。
“和購買商品房一樣,不僅產權證為自己所有,還讓過去不能買賣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變成了可交易的活資產?!蹦洗▍^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行政審批科副科長楊程解釋。
當年10月28日,陳澤紅通過重慶土交所,以3.5萬元/年,出租20年的方式,成功拍下了這一地塊?!安粌H圓了我的‘屠宰場’夢,還創下了我市首個‘拿地即交地、交地即交證’的紀錄?!标悵杉t說。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坦言,由于受城鄉體制機制的制約,“人、地、錢”資源要素在很長時間里很難實現雙向流動,進而導致城鄉資源錯配、發展失衡,形成城鄉割裂的惡性循環。
以“地”為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受限,宅基地無法跨村交易等,導致農村土地難以轉化為產業資本,城市經營實體下鄉開發,也面臨著土地制度障礙。
近年來,我市把促進城鄉間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作為關鍵,加快推進城鄉人才、土地、產權等體制機制改革。
在人力要素方面,我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強化農業轉移人口就業、隨遷子女入學、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保障,每年吸引2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非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去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2.14%。
在土地要素方面,我市探索多種形式放活土地經營權,穩步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試點,健全市、區縣、鄉鎮、村四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和服務體系等。截至目前,全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及延伸服務額達90億元,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提升至10.71%。
在資金要素方面,我市深入實施“四進三回”行動,重點落實好資金“進”鄉村。同時推動“萬企興萬村”,加大鄉村發展投入保障力度。目前農行“富民貸”已擴大到30個涉農區縣,貸款余額超10余億元;重慶農商行“渝快助農貸”擴大到31個涉農區縣,貸款余額13余億元。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持續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暢通城鄉“人地錢”雙向有序流動,為加快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掃清障礙。
補齊短板,提升民生福祉
農村“五網”革新與公共服務提升同步推進
3月28日下午,開州區大進鎮中心衛生院血液透析室里,村民王林竹正在做透析。她告訴記者,自今年3月衛生院建起了透析室,她便定期在家門口的衛生院做透析。“方便多了,衛生院的透析費用也比上級醫院低得多,還省下了一大筆交通費?!?/p>
開州區衛健委副主任朱賢富說,該區有40所鄉鎮衛生院、537家村衛生室。過去,由于城鄉醫療資源的差異,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率不到50%,而城區醫院的醫療資源卻很緊張。
如何解決城鄉醫療資源不均帶來的看病難、看病貴?去年,在市衛健委的牽頭下,開州建立起以區人民醫院、中醫院兩大三甲醫院為支點,培育大進等3個區域醫療次中心,構建“區帶中心,中心帶一般”服務格局,形成“15分鐘城鎮圈,30分鐘鄉村圈”的立體醫療服務網絡。
按照這一思路,去年上級部門安排了460多萬元資金,為大進衛生院增添了血透、麻醉呼吸機等設備。同時通過“區聘鄉用”選派了7名區級醫院醫生,結對幫扶衛生院組建起麻醉、血透、骨科、神經內科等科室,通過傳幫帶培養了多名??漆t生。副院長朱蕓明說,隨著衛生院醫療條件的改善,醫院的科室增加了10多個,病種也從30多種增加到100多種,周邊滿月、關面鄉鎮的村民也都前來衛生院看病,衛生院就診率達70%以上。
“一直以來,城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的差異,成為影響城鄉融合發展的突出弱項?!笔修r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簡單來說,城鄉基礎設施的不足會導致農村資源難以輸出;公共服務間的差異會導致人才外流等問題。
如在垃圾治理方面,全市7000多個村雖實現了垃圾轉運,但農村垃圾的源頭減量以及就近就地垃圾資源化利用仍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污水處理同樣如此,雖然治理率持續提升,但農村黑臭水體影響村莊整體風貌的現象還比較突出,200戶或500人以上農村聚居點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也還不夠完善。
為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改善農村現代生活條件,去年,我市加快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統籌推進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個革命”以及農村“五網”建設。同時,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等,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的城鄉覆蓋面。
2024年,我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治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別達到87.8%、100%、75%。累計實施城市更新項目295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620個,同步改造提升“一老一小”等社區配套設施1700余處;新建城市水廠3座,更新改造老舊供水管網410公里,新增城市綠地1000萬平方米。
針對基本公共服務,我市探索城鄉教育“共同體”、城鄉醫療“共同體”、城鄉養老“共同體”,基本實現了城鄉教育更加均衡優質,基本建成“農村30分鐘”醫療服務圈,鄉村衛生健康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實現“街道、鄉鎮有養老服務中心,村有互助養老點”的全覆蓋。
如今,“人地錢”資源要素城鄉流動更順暢,城鄉基礎設施覆蓋面更廣,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進一步縮小。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到2027年,我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到2.22∶1,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數讀>>>
2024年——
●全市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2.14%
●主城都市區與山區庫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縮小至1.7: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24:1,較2023年縮小0.04
●全市新增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非戶籍人口落戶城鎮22.11萬人
●夯實新市民、青年人住房保障,累計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29萬套
●實施“就在山城”重點群體就業計劃,全市城鎮新增就業71.9萬人
●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7.8%,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行政村比率達100%,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75%
責任編輯:熊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