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文章如何重構城市DNA?大足發展活力有看頭-華龍網

三篇文章如何重構城市DNA?大足發展活力有看頭

2025-04-25 16:00:0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腹地的大足,既是重慶主城都市區的“橋頭堡”,也是承載千年石刻文明的歷史重鎮。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這座因“大豐大足”得名的城市正以“國際文旅名城、特色產業高地、城鄉融合示范”三篇大文章為筆,在巴山渝水間勾勒出一幅產城景深度融合、城鄉要素雙向奔赴的發展新圖景。

文化遺產破圈敘事 重構城市辨識度

大足石刻摩崖造像在山腰間靜默已有千年。

2024年夏天,隨著首款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的全球發售,千手觀音等經典場景以數字建模的方式走進千萬玩家的視野,3天突破1000萬套的銷量,讓這座“世界石窟藝術最后的豐碑”完成了一次震撼業界的“破壁”;2025年,舞劇《天下大足》從重慶江北大劇院出發開啟全國巡演,崖壁下蕓蕓眾生的喜怒哀樂,正被更多觀眾見證……

看似始于游戲畫面、優美舞姿的文化輸出,背后實則是大足對文旅資源創造性轉化的長期探索——

你見過可以“躺平”觀影的電影院嗎?

在大足石刻游客中心,8K球幕影院刷新人們對觀影的認知?!皩嵕芭臄z+CG動畫結合”,現實空間轉化為數字空間,光影流動間,大足石刻文化背后的奧秘娓娓道來。游客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千百年。

大足石刻數字影院。大足文旅委供圖
大足石刻數字影院。大足文旅委供圖

在大足石刻文創園,設計師們深入挖掘大足石刻文化中的精髓,提取其中的美學符號和元素,將其巧妙地融入現代產品中。2025年總臺春晚,重慶大足石刻伴隨著零點的祈福鐘聲,以一場跨越千年的光影盛宴驚艷亮相。不久后,舞劇《天下大足》掀起文化熱潮,席卷全國。

這一切,都印證著:大足正將靜態的文化遺產轉化為可體驗、可傳播、可消費的文化IP,重塑著城市的文化基因圖譜。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 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如果說大足石刻是文旅版圖中的“太陽”,那么龍水湖則是與之輝映的“明月”。

這座擁有108個島嶼的湖泊度假區,以延綿10余公里的山水輝映,構建起集度假觀光、運動休閑、生態康養、創意夜游、研學修行、主題節會等6大系列、60余個項目于一體的全業態體系。通過“大保護、巧利用、微開發”的規劃理念,龍水湖串聯起巴岳山的森林步道、溫泉民宿、研學基地,形成“白天游湖登山、夜晚觀星品茗”的沉浸式體驗場景。

2024年,龍水湖景區游客接待量突破6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11.1%,成為川渝地區短途度假的熱門目的地。

泛舟大足龍水湖上。 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泛舟大足龍水湖上。 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日月”之外,如夢荷棠·山灣時光、隆平五彩田園、紅巖重汽博物館等特色景區景點,如同點點繁星,以“微更新”的方式激活城鄉角落的文化基因,形成“日月輝映、繁星閃爍”的全域文旅格局。

從崖壁上的石刻到屏幕里的虛擬世界,從歷史遺產的保護者到文化價值的創造者,大足用“破圈”思維重構了文旅產業的發展邏輯。

這種重構不僅體現在游客數量和經濟數據的增長,更在于文化認同的深度建構——當本地人以石刻文化為傲,當外地人因文旅體驗而來,城市的辨識度便在雙向的情感連接中悄然成型。

產業集群科創裂變 重構城市競爭力

如果說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那么產業便是城市的筋骨。

當“中國五金之都”的傳統工匠拿起智能終端,當“重型汽車搖籃”的生產線駛入新能源賽道,大足正在產業升級的浪潮中完成從“制造重鎮”到“科創高地”的華麗轉身。

在中國西部最大的電梯產業基地,126米高的電梯試驗塔猶如產業崛起的燈塔,憑借這座試驗塔,位于大足區的施密特電梯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業內領先的8米/秒超高速智能電梯。

施密特電梯生產車間。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施密特電梯生產車間。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施密特的成功,是大足高新區電梯產業蓬勃發展一個縮影。如今,這里已成功打造重慶市智能電梯產業示范園,匯聚了5家電梯整機企業、20家核心配套企業以及2家技術研究院。電梯制造產業鏈“八大系統”已全面建立,產值達到30億元,成為全市電梯產業的重要支柱。大足已初步形成了集整機、零部件研發于一體的電梯產業集群。

特色產業高地崛起,不僅要升得“更高”,還要跑得“更快”。

大足高新區鳥瞰圖。大足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大足高新區鳥瞰圖。大足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走進重慶大隆宇豐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產線上一片忙碌景象,工人正加緊趕制出口訂單。該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摩托車整車研發、生產、銷售的現代化摩托車生產企業。全面達產后可年產摩托車整車50萬輛、發動機60萬臺套,年產值超過20億元。

近年來,大足區大力打造新能源摩托車產業,已集聚臺鈴、綠源等17家整車企業,164家配套企業,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產能將達到1000萬輛,占全市的1/4。

從單一整車制造到“研發-零部件-檢測-物流”全產業鏈協同,大足汽摩產業的轉型之路,正是傳統產業科創裂變的縮影。

“汽摩賽道”之外,大足“246”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正釋放強勁動能:

智能網聯新能源專用車與摩托車產業,圍繞綠色發展方向,彰顯出“智造”與“創新”的深度融合;在兩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現代五金、智能電梯、鍶鹽、光電四大特色產業集群蓄勢待發,正集聚形成大足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瞄準產業新賽道,無人機及航空地面設備、新能源及新型儲能、醫藥中間體及現代中藥等6個前沿領域細分產業集群強勢崛起。

2024年1-12月,大足全區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446.4億元、增長2.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7.6%,列全市第9位。

大足的產業升級不是簡單的新舊更替,而是通過科創賦能實現的系統性裂變。這種裂變既體現在技術層面的突破,更體現在產業生態的重構——

從“單企獨大”到“集群成勢”,從“制造代工”到“研發智造”,城市的競爭力正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

城鄉要素的雙向奔赴重構城市平衡感

暮春時節,大足“如夢荷棠·山灣時光”里,田園野趣,景色醉人。再過不久,600多畝太空荷花將競相綻放,屆時,每天游客接待數將達到上萬人。

從名不見經傳的小聚落到消費打卡新場景,這一變化源于大足探索推進的農村“五合一”綜合改革,即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改革為總抓手,統籌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盤活閑置農房資源、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農村土地承包地精準確權等4項改革,有效盤活農村閑置耕地、建設用地、承包地、集體經營性用地“四塊地”。

“以‘五合一’綜合改革為引領,大足有效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有機融合?!贝笞銋^相關負責人表示,大足要喚醒農村“沉睡”資源,增強“造血”功能。

城鄉融合的關鍵在于要素的雙向流動。

一方面,城市資源“下鄉”:龍水鎮、萬古鎮作為全市“強鎮帶村”試點,吸引520家企業落戶鄉村,帶動6300余名農民就地就業;“四進三回”行動(規劃、科技、經營、資金進鄉村,能人、青年、務工人員回鄉村)引進各類人才550余人,創辦家庭農場、鄉村民宿等新型經營主體280余個。

另一方面,農村要素“進城”:探索農村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機制,健全農村宅基地收益分配機制,健全農村宅基地監管機制,逐步破解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

從“以城帶鄉”到“城鄉共生”,大足的改革實踐打破了傳統的城鄉二元思維。

大足高升珍先進村四通八達的鄉村公路。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足高升鎮先進村四通八達的鄉村公路。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這種重構不僅體現在每年新(改、擴)建“四好農村路”100公里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更體現在制度層面的創新突破——

從制發全市首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確股證書到入選首屆全市改革創新獎提名獎,每一項改革都在為形成“優勢互補、功能互促”的城鄉融合示范搭橋鋪路。

當城市的霓虹照亮鄉村的夜晚,當農村的資源反哺城市的發展,大足以“改革試驗田”的擔當破解城鄉二元結構,讓“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成為現實圖景。

從大足的高質量發展實踐中,或許可以探知一座城市的自我革新:

不是推倒重來的激進變革,而是立足稟賦的創造性轉化;不是零和博弈的單項突破,而是美美與共的系統升級。

當文旅、產業、城鄉三大基因鏈在改革創新的催化下重新組合,一個更有辨識度、競爭力、平衡感的新大足正在成渝相向發展的戰略腹地上崛起。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岱松/文

責任編輯:徐力超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