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課堂到大產業 紅色研學點亮美麗中益-華龍網

從大課堂到大產業 紅色研學點亮美麗中益

2025-04-26 07:00:46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陳攀)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一個小山村正在因研學旅行而煥發出新的生機。

前不久,華溪村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分紅大會,全村1248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共同分得23萬元,這已經是華溪村連續第七年舉行集體分紅大會。

分紅大會。中益鄉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分紅大會。中益鄉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年年有分紅,大家的日子越來越紅火!”村民喜笑顏開。

曾經的深度貧困鄉,如今卻成了川渝地區炙手可熱的研學目的地。2024年,中益鄉接待思政研學團隊5.7萬人次,思政研學收入突破36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20年增長32%。

從脫貧記憶到精神地標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中益鄉華溪村的初心小院里,老黨員馬培清化身講解員講述過去的故事:“以前這里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現在你們腳下的石板路,是鄉親們一錘一錘鑿出來的……”研學的孩子們聽得入神,手中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脫貧”“奮斗”“團結”這樣的關鍵詞。

Cropped by 華龍芯 2025-04-25 22:31:47
初心小院研學。中益鄉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中益鄉的涅槃還要從一場院壩會說起。

2020年,脫貧后的的中益鄉面臨集體經濟的“空心化”難題。各村單打獨斗發展黃連、黃精種植,卻因規模小、產業鏈短,難以形成競爭力?!按寮w賬上沒錢,連修條水渠都要四處求人?!敝幸驵l有關負責人介紹。

轉機出現在一場院壩會上。2020年7月,中益鄉七個村決定“抱團突圍”,共同出資成立“益起奔跑文化傳播公司”,發展大中小學生研學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團建業務。曾在西藏拉薩創業的80后劉成勇,帶著回村的年輕人跑市場、設計課程,甚至自掏腰包培訓講解員。

研學公司。中益鄉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研學公司。中益鄉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研學課程講什么?中益鄉脫貧攻堅歷程和鄉村振興實踐正是最具辨識度的中益大課堂。為此中益鄉將產業基地、幫扶車間等賦予課堂功能,把艱苦奮斗故事、先苦后甜典型等編成課程,打造“初心”思政研學品牌,推出“初心路·學習行”思政研學IP,承接大中小學生思政研學、黨員干部錘煉黨性。

資源變性,讓脫貧攻堅“大戰場”成為思政研學“主陣地”,中益鄉先后獲評“全國脫貧攻堅考察點”“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慶市中小學綜合社會實踐基地”等稱號,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案例。

從紅色資源到富民資本

中益鄉的研學游并非簡單的“觀光打卡”,而是將紅色精神、農耕文化與生態資源深度融合,打造出獨一無二的“行走課堂”。

在初心小院,老黨員講述的脫貧故事成為“必修課”;在新建的“兩彈一星”精神教育基地,孩子們通過VR技術“親歷”戈壁灘上的科研攻堅;在脫貧攻堅歷史陳列館,老照片、舊農具和互動屏幕再現山鄉巨變……

“這里到處都是行走的研學課堂!”中益鄉有關負責人介紹。

在中益鄉華溪村、全興村,研學團隊可以參觀黃連種植、蜜蜂養殖基地;在坪壩村,可以體驗稻田農耕、夏布扎染……“我們挖掘特色農業、生態和文化資源,并將這些與學生研學、企事業單位客戶鄉土體驗等需求結合,很受歡迎?!?/p>

村里紅色研學的興起,帶來一茬一茬的流量,也吸引不少青壯年返鄉回流。

研學活動。中益鄉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研學活動。中益鄉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鹽井村的閻錦斌是退伍返鄉的年輕人。原本計劃去大城市打工的他,在鄉政府的動員下加入益起奔跑公司,成為一名研學教練。“帶孩子們學知識、長見識,看到他們眼里有光,值了!”如今,公司14名全職員工中,像閻錦斌這樣返鄉青年占了大多數,其中6人還是“00后”

最近幾年,中益鄉還吸引100多名創業者,催生了許多像產業經紀人、“鄉村CEO”、研學講解員這樣的鄉村“新農人”。數據顯示,2024年,依靠思政研學產業的蓬勃發展,中益鄉共接待游客18.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988萬元。

從“研學熱”到“產業網”

從“七個空殼村抱團創業”到“紅色研學IP引爆流量”,中益鄉的振興故事,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

而研學游的溢出效應,正在重構中益鄉的經濟版圖,帶動“吃住行游購娛”同向發力,撬動“研學+”走深走實。

研學+產業。依托中益特色產業,“華溪村”“奔跑中益”“益點甜蜜”等12個系列商標從無到有,黃精系列、中蜂系列、經果系列特色農產品叫好又叫座,黃精面條、蜂蜜水等20余款深加工產品通過思政研學團打開銷路。

研學團隊參觀黃精產品制作。中益鄉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研學團隊參觀黃精產品制作。中益鄉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研學+非遺。在非遺工坊、畢茲卡里、共享農莊等基地,吃土家長桌宴,嘗土家米米茶、品土家老鷹茶,學土家擺手舞,帶動200余名村民就業,農家樂、手工作坊遍地開花。

研學+團建。建成初心學院、偏巖壩中小學戶外課堂、中堆勞動教育基地等思政研學現場教學點12個,掛牌清華大學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中核集團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全市中小學綜合社會實踐基地,并成功入選市委黨?,F場教學精品線路、重慶市首批中小學“紅巖鑄魂”思政研學精品線路,近五年來,累計接待團建單位2185個9.1萬人次。

從單一課程到產業網絡,中益研學游的裂變,是一次資源要素的“化學重組”。它通過教育賦能產業、科技激活傳統、文化鏈接全球,構建了一個多維度、可持續的經濟生態系統。

故事并未結束,當城市的孩子們在這里讀懂“奮斗”的重量,當返鄉青年在這里找到比北上廣更廣闊的舞臺,當深山里的黃精通過電商走向世界,中益鄉農文旅融合文章還將續寫。

責任編輯:王婷婷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