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論】兩江評 | 基層干部“直播熱”需有“冷思考”
2025-04-28 16:38:18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直播間的朋友們,我給大家帶來的是咱們村當季新鮮的蔬菜,讓在外打拼的老鄉們也能嘗到家鄉的這一口鮮!”連日來,不少基層干部涌入網絡直播間,成為一道道“鄉村風景”。四川綿陽秀水鎮的鎮黨委書記在油菜花田里邁著魔性的舞步;貴州黎平縣的駐村書記操著方言直播賣貨;西安高陵區的村黨支部書記用七國語言推介本地非遺……鎮、村基層干部頻頻“觸網”,通過網絡直播或者短視頻推介鄉村文旅和本地特產,紛紛開始“卷”流量。
鎮村干部“接地氣”的直播,有益消解橫亙在干群之間的藩籬隔閡,讓干群關系更加密切。以綿陽秀水鎮、湖北孝感伍洛鎮的鎮村干部在油菜花田里的“魔性舞姿”為例,他們在鏡頭面前的表演雖顯生澀,卻因真實、用心而被網友評論為“比專業表演更動人”。當一撥又一撥鎮村干部走到直播鏡頭前,介紹發展政策、解答助農問題、推薦時鮮瓜果時,網民們能夠感受到他們在數字化時代走好群眾路線上的不懈努力。
鎮村基層干部們的“跨界直播”,不能片面地理解成是個人形象的“出鏡出彩”,它更是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在數字時代的迭代升級。數據和事實足以說明,這樣的迭代或升級既有實效又有必要。鎮干部集體拍攝舞蹈視頻,為默默無聞的山區小景區帶來“潑天流量”;村干部穿上蓑衣直播捕魚,帶動當地漁家樂訂單翻番……基層干部直播帶貨打造IP,通過情感連接向外傳輸鄉村資源,最終促進流量變現、推動鄉村煥發新活力,是為民服務從“管理本位”轉向“服務本位”的生動注腳。
然而,基層干部“卷”流量應有度。基層干部積極轉換互聯網思維值得肯定,但需警惕直播帶貨演變為盲目跟風的狂歡“秀”。比如,有媒體報道,黑龍江某鄉鎮主要領導平均每天花費數個小時用于短視頻策劃,將大量精力用于“流量好看”,而本該親力親為的轄區防洪工程監管卻出現疏漏,讓人看到本職工作與“直播帶貨”之間本末倒置,導致基層干部的角色定位出現嚴重偏差。再比如,由于缺乏創新,有些基層干部簡單模仿、機械復制的同質化內容,給人“東施效顰”的負面傳播效應。還比如,有的鎮村干部過于追求“當網紅”,網絡平臺上的傳播“好看”,而游客停車、用餐、如廁等方面保障卻“難堪”,強烈落差警示我們“流量不能替代內功”,搞好基層文旅宣傳決不能想當然地異化為“才藝比拼”。
既要鼓勵基層干部主動擁抱數字時代,大膽運用“流量”推進發展,又要保持冷靜,防止偏離主責主業,避免行政資源浪費。如何找到破題之“鑰”?關鍵在于推進專業力量與基層創新的有機融合,促進共建共享、協同共生。讓專業力量負責宣介推廣,讓基層干部將更多時間與精力投入到辦好惠民利民實事,讓流量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催化劑,而不是唯流量。除了吸引流量,基層干部還應有更多思考,比如直播帶貨不但要有網感還要有底蘊深度;“線上流量”與“線下服務”必須要同步提升;鄉村產品應制定、修訂市場標準,讓“網紅產品”牽引帶動形成“長紅產業”。
便捷、多樣的網絡直播帶貨,給鎮村基層干部們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站穩人民立場、堅守為民服務初心,用活用好“倡導創新”與“尊重專業”形成的“雙輪驅動”,構建“基層干部點燃引擎、專業力量扎牢根基、廣大群眾共享成果”的協同共生體系,才能在數字浪潮中寫好文旅繁榮產業振興新圖景。
作者:渝西鋒光
編輯:曹葉
審核:楊洋
華龍網兩江評投稿郵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責任編輯: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