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官都懵了!AI面試軟件受追捧,記者雙機位面試成功蒙蔽面試官,專家:本質是作弊-華龍網

面試官都懵了!AI面試軟件受追捧,記者雙機位面試成功蒙蔽面試官,專家:本質是作弊

2025-04-29 06:55:22 來源: 瀟湘晨報

正值春招季,有不少公司通過線上筆試和面試的方式選拔人才。但記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出現了一些聲稱能夠幫助考生通過線上筆、面試的AI輔助軟件,此類軟件可借助AI幫助應聘者回答面試官提問,更有部分軟件可以通過后臺操作的方式輔助考生完成線上筆試。這些AI工具的宣傳語稱“面試不要太老實”“以為要涼的面試突然過了”“用AI輔助,面試官都懵了”,可謂擊中不少求職者的“痛點”。

近日,記者針對AI面試輔助軟件進行調查,使用一款AI工具后,在雙機位拍攝防作弊的場景下,成功蒙蔽了“面試官”。

有網友質疑,這類軟件的出現違背了考試公平。有業內人士、權威專家表示,AI輔助軟件本質上是技術加持的作弊,也有律師認為,這款軟件從生產到使用均存在法律風險。

圖片
△某款AI輔助應聘軟件的宣傳視頻。

十幾元至百元不等,AI工具稱可幫助考生應對線上面試

記者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在一些社交平臺上輸入相關關鍵詞后發現,市面上存在多種線上AI輔助應聘軟件,并且手段各異。在某一社交平臺上,輸入一類關鍵詞或某種AI名稱,即可出現上千條相關帖子,內容涵蓋AI公司廣告和用戶體驗。其中,既有通過市面上通用AI軟件進行輔助考試的方法分享,也有通過專門的AI輔助考試軟件進行的操作。

記者了解到,相比受到廣泛關注且監管更為規范的大廠發售通用AI軟件,部分小公司開發的應聘考試專用AI軟件,使用方式更加隱蔽,且付費后應對不同考試的策略也更為專精。經查詢,發售這類專業應聘考試AI軟件的公司并不少見,涉及北京、東莞等多個地區。記者隨后對這類軟件進行了探訪。

圖片
△在某社交平臺檢索后有多款AI輔助軟件。

在一款AI輔助考試軟件的咨詢頁面,記者以校招生的身份咨詢客服該軟件的使用方法。客服表示,可以在手機端下載他們的軟件,試用滿意后充值即可,價格在幾十元至百元不等。在正式考試時,打開軟件并將手機通過物理方式隱藏,考官提問后AI會給出相應的回答。

記者注意到,盡管該軟件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部分內容中提到,其生產主要用于正式面試前的日常訓練,但諸如“面試不要太老實”“以為要涼的面試突然過了”“用AI輔助,面試官都懵了”等疑存暗示性的廣告顯示,這款軟件在正式面試中依然可以使用。

通過檢索進入該軟件的官網,記者看到官網上展示了部分AI生成指令的算法樣例,并聲稱考生借助該軟件可以“輕松面試,滿分上岸”。其宣傳還提到,這款軟件是專門為考生面試創立的,公司員工來自國內知名大廠,考生可以借助該軟件在不用擔心隱私泄露和被發現的情況下,獲得理想offer。

圖片
△某AI輔助公司給出的面試參考答案生成算法樣例。
圖片
△某款AI輔助軟件內有多種面試環境。

此外,記者還發現,該軟件不僅提供校招面試的輔助功能,還涵蓋了社招、實習、留學等不同類別的面試輔助頁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當記者詢問這種手段是否屬于作弊行為時,客服稱需要記者自行判斷。記者多次追問,客服不再回應。

記者探訪,所使用軟件經隱藏后,可實現隱蔽輔助考生的效果

為了驗證這款軟件的使用過程,記者以面試者身份表示想嘗試此類軟件,客服隨后提供了下載鏈接,并稱記者使用的試用版AI雖然使用時間有限,但屬于可購買的幾種類型中智能程度最高的“至尊版”。

在整個測試過程中,為了模擬真實環境,記者采用第一機位和第二機位同步錄制的方式。這種方式是許多企業在進行線上考試時常用的監控手段,即第一機位與考生正面相對,用于答題;第二機位位于考生側后方,防止考生作弊。

經過調整,記者將答題手機隱藏后發現,第二機位視角下無法看出記者存在作弊行為。對于多數無需移動攝像頭拍攝現場環境的面試而言,這種方式已經達到了隱藏電子設備的目的。

圖片
△記者體驗面試環境。

測試開始前,記者按照該軟件的要求,將隨意編寫的簡歷導入系統,選擇中文面試模式,隨后與同事以線上視頻的方式進行虛擬面試。面試過程中,記者讓同事以考官的身份,針對記者上傳簡歷的專業方向進行提問。

記者注意到,在考官發出提問后,這款軟件在大約一秒內開始生成回答內容。在專業問題上,內容多是結合考生上傳的簡歷展開,根據這一邏輯,考生的簡歷越豐富,生成的內容就越多。而在未涉及專業方面的問題上(如對未來展望等),則是機械性的禮貌話術。

對此,有客服表示可以多嘗試幾次以熟悉流程,或者將自己的專業內容導入AI軟件中的專業題庫,讓軟件更好地學習,從而更好地輔助考生應對面試官提出的問題。

圖片
△記者體驗AI面試給出的部分回答。

推薦隱藏機位、接收設備,有公司稱線上筆試仍可AI輔助,“不用就虧了”

在面試環節之外,記者還注意到,有公司聲稱自己的AI軟件不僅可以輔助考生通過線上面試,還可以幫助考生完成線上筆試。

根據線索,記者檢索到一家聲稱可以通過AI實現線上筆試+面試的公司。與記者聯系的上一家公司類似,這家公司的多個平臺宣傳頁面同樣以助力考生獲得理想offer為噱頭進行宣傳,并在宣傳帖中稱“雙機位?不帶怕的!”通過該公司官網,記者以考生身份與一位工作人員取得聯系,表示自己想購買軟件,可不太懂操作,想電話求助,但被該工作人員拒絕:“你加我們公司企業微信,給你解答。實在搞不明白的話,你可以購買我們798元的套餐,有遠程輔助服務,打電話咨詢需要收費,一小時298元?!?/p>

圖片
△客服給出的不同價格套餐。

在添加該公司客服的企業微信后,一位工作人員發給記者幾條鏈接,內容包括:線上考試時的雙機位解決辦法(即如何隱蔽)、輔助考生獲得offer的成功案例、線上筆試輔助教程、收費套餐等。在雙機位解決辦法部分,記者看到,其列出了不同要求機位下的設備擺放策略,涵蓋考試中要求拍攝到完整屏幕畫面、不需要拍攝主機位屏幕等多個類型,并給出了線上面試中突發情況的應對措施,并且,這些方式同樣適用于部分筆試環節。

在成功案例部分,該企業在官網頁面羅列了通過該軟件考試成功的交流截圖,并稱已經幫助了千余位考生。在這些截圖中,有考生分享自己通過這款軟件獲得了國內某大廠的offer,也有考生分享自己通過這款軟件取得了考試排名第三的成績。而在筆試輔助環節,這款軟件聲稱,可以通過某種在電腦端后臺操作的方式,與手機端配合后,讓AI實時獲取考題,幫助考生填寫行測等試題,全程軟件將在后臺隱藏運行,不會被發現(可通過隱蔽傳輸設備傳遞)。

在價格上,客服給出了78元、188元、398元、798元的不同套餐,其差別在于AI輔助的時長、專業性、是否存在遠程教學等方面。此前電話中工作人員提到的套餐,即為最后一種。同時,這款軟件還可以通過充值積分的方式,單獨購買面試或筆試AI輔助,積分消耗受面試專家和應試時長的差異影響。

圖片
圖片
△某群聊中考生稱借助該軟件“上岸”。

為配合上述操作,該軟件客服還推薦了幾款用于考試時接收信息的無線設備,包括微型藍牙耳機、藍牙眼鏡等多款產品。

記者詢問該客服,這類行為是否屬于作弊行為,客服回應:“這是黑科技,大家都用,不用你就虧了。”記者又向該客服詢問這款軟件與市面上常規AI產品的優勢,客服回應:“首先更專業,其次,不付費的AI,你考試的時候能雙機位用嗎?”

圖片
△客服說明AI線上輔助筆試、面試的方式與緊急情況應對策略。

針對當前不少企業線上筆試使用的幾款常見考試平臺,這款AI軟件也給出了應對辦法,以適應考試平臺對輔助手段的防范。記者看到,在該客服給出的一類說明中提到,考生如果需要通過智考云、易考等平臺進行考試,還需要安裝虛擬機以規避考試軟件對電腦后臺環境的檢測?!肮P試輔助主要就是應對國企筆試,不考國企考啥?”這款 AI 軟件的客服介紹。不過,由于這類國企考試需要通過線上報名等方式按流程操作,記者無法有效驗證筆試時后臺的情況,因此未能進行實際體驗。

圖片
△某AI輔助軟件針對特定應試平臺的策略。

在該軟件位于社交平臺的宣傳頁面,記者看到有不少用戶咨詢產品信息。記者嘗試與其中幾位考生取得聯系,但截至發稿前,無人回應。

圖片
△客服給出的輔助接收設備購買鏈接。

使用AI作弊并不少見,業內人員:通過某算法模型可較簡單實現

經檢索,記者看到,盡管一些企業的線上招聘考試要求中,沒有明確禁止使用AI作為考試輔助的規定,但在其對違規情形的描述部分來看,借助AI進行輔助將極有可能被判定作弊。在一家國企招聘的考試要求上,記者看到,上面明確標注有對考生線上考試機位的演示,并說明打小抄、戴耳機、他人輔助作答等方式均將被視為作弊行為,一經發現,將解除合同。這一說法表明,部分考生通過上述AI手段完成筆試、面試的手段是可能存在問題的。記者還發現,近年來也有不少因AI引發的不同作弊問題產生:2025年4月,南京某大學便被曝出有學生通過AI生成內容提交作業,并被判定作弊的行為;2024年某國內知名棋手被曝出使用AI作弊的方式下棋,最終該棋手被禁賽8年;此外不時發生的高校學生利用AI輔助寫論文一事,也使得部分高校出臺相關文件予以規制……

圖片
圖片
△一家國企招聘給出的考試要求與紀律。

針對記者調查的AI輔助線上應聘考試一事,在技術角度,有業內人士稱,盡管通過AI可以輔助完成一些工作,但類似面試這樣的考核,因沒有明確的量化指標,這也將導致AI在應對面試回答上可能處于較機械的狀態,考生通過AI進行面試輔助回答,在一些專業性內容上將難以獲得期待的效果,并且這一行為本身可能存在問題,并不提倡?!斑@類公司也許是通過購買神經網路模型的方式,在購買后以進一步獲取外界數據,不斷學習、完善(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此類軟件也借助考生上傳簡歷、考生答題等環節獲取了考生的數據以進行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訓練難度將小不少,軟件自我更新速度也將比手動原創編寫快很多。”

專家:AI輔助軟件本質上是技術加持的作弊

“這種輔助本質是‘技術加持的作弊’,更是應聘者誠信問題?!鄙綎|女子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王魯教授表示,當前AI輔助面試的核心技術主要基于深度神經網絡模型,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的預訓練大模型(如GPT、BERT等)。這類模型通過海量文本數據的預訓練,掌握了語義理解、邏輯推理、文本生成等能力。對于面試場景,開發者需要針對性地對模型進行微調,知識增強,如輸入企業筆試題庫、面試評分標準、行業術語等垂直數據,使其輸出更符合特定崗位要求的答案。普通用戶購買的標準化產品,其核心模型參數通常由服務商集中訓練更新。用戶可選擇專業領域,對回答進行評分,導入面試內容知識庫等多種方式增強模型表現。具體到是否容易制作,需要根據用戶的需求來定??傮w而言,目前交互式問答對象較成熟,但是如何獲取高質量的數據、實現精準的問答需要進一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優化,同時要避免產生不可預料的可能引起爭議的“幻覺”問題。因此,要想做出一個高質量的AI產品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企業無法區分考生真實水平與AI潤色結果,尤其是強調臨場反應的面試環節,泛濫(使用)可能導致企業抬高篩選門檻,損害整體就業市場效率。AI確實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檢索答案和構建整體框架,對于面、筆試者而言是很有幫助的。但如果應聘者將其完全視為替代自身回答的工具,就好比線下閉卷考試,考生上網搜索答案一樣,顯然是作弊行為,不可取。所以,建議有關部門健全監管機制,避免在考試過程中出現AI輔助設備,從而避免上述問題出現?!蓖豸斀淌诮榻B。

圖片
△某AI輔助軟件給出的雙機位與線上筆試應對策略。

另外,王魯教授還表示通過上傳簡歷到輔助AI軟件的方式,在產生作弊問題之外,考生的個人信息安全也存在風險,“面試需提供學歷、身份證、過往工作記錄等個人敏感信息,泄露個人信息風險很大,完整的考生畫像可被用于精準詐騙、簡歷倒賣等犯罪行為;近些年求職類APP泄露千萬簡歷事件即是前車之鑒?!?/p>

“AI輔助或許能通過單次考試,但職場是持續的能力驗證,依賴技術偽裝可能反噬長期發展。AI輔助面試可被HR追問識破,考生與其焦慮使用技術對抗,不如加強專業沉淀與表達訓練,打鐵還需自身硬?!蓖豸斦f。此外,王魯教授還建議,部分考生不妨轉變思維,利用當前人工智能手段積極訓練、備考,發現短板、提升能力。

律師:AI輔助軟件生產到使用均存在法律風險

在AI輔助線上應聘的法律層面,上海錦天城(濟南)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吳震認為,求職者在面試中私自使用AI軟件輔助的行為存在法律風險,主要涉及違反誠信原則、個人信息處理合規性爭議及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具體法律問題需結合場景進一步分析?!笆紫雀鶕秳趧雍贤ā返谌龡l、第八條,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時需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如實說明與崗位直接相關的能力(如專業技能、語言表達等)。若求職者通過AI軟件虛構或夸大實際能力(例如AI代答技術問題),可能構成隱瞞真實情況,用人單位后續可基于‘不符合錄用條件’解除勞動合同。若AI輔助行為實質干擾了招聘的公平性(例如通過AI偽造簡歷或面試表現),可能被認定為違背商業道德或擾亂市場秩序?!?/p>

圖片
△某AI輔助軟件的宣傳。

在這類軟件的處罰責任劃分上,吳震律師稱,AI應聘軟件開發公司是否在此類事件中承擔責任需具體分析其主觀過錯、技術設計合規性及因果關系。若軟件存在誘導作弊功能或非法獲取數據,根據《民法典》及《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開發公司可能承擔侵權責任;若軟件合法且無過錯設計,則責任主要由使用者承擔?!癆I軟件的具體功能(如僅提供建議還是直接生成答案)、用人單位是否事先知情或默許、AI服務商的數據處理協議是否合規等細節,可能影響最終法律定性。故招聘方可在面試規則中明確禁止使用AI輔助工具,并說明違反后果?!?/p>

瀟湘晨報記者 長沙報道

責任編輯:鄧旻璐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