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 “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啟動以來 重慶已實施新造林和森林質量提升165萬畝-華龍網

視頻 | “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啟動以來 重慶已實施新造林和森林質量提升165萬畝

2025-04-30 10:56:09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陳雨)4月30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扛起新使命 譜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場)——重慶全面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新聞發布會。

“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是增加江河兩岸植被覆蓋、增強生態防護功能,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重要舉措。市林業局總工程師張曉勇介紹,自2021年啟動以來,已實施新造林和森林質量提升165萬畝。

4月30日,“扛起新使命 譜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場)——重慶全面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新聞發布會舉行。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李一鳴 攝
4月30日,“扛起新使命 譜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場)——重慶全面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新聞發布會舉行。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李一鳴 攝

建設過程中,重慶重點抓住“三個強化”:

強化分類施策。針對項目區域較廣、地形地貌差異大等特點,統籌高山生態防護林帶、中山生態產業發展帶、濱江生態隔離帶、消落區固土涵養生態帶“四帶”空間,因地制宜加強峽谷生態屏障類、淺丘產業生態屏障類、城鎮功能生態屏障類“三類”分類指導,初步構建起從山頂到江河的系統保護修復治理格局。

強化要素保障。嚴守耕地紅線,拓寬造林綠化空間。制定出臺集體林權流轉管理辦法,推動林地經營權流轉、零散林地資源集中經營,同時充分利用農村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空間,荒坡荒灘,建成區和園區綠化用地,累計完成農村“四旁”植樹、疏林地、宜林地及灌木林地造林43.48萬畝。持續夯實種苗基礎,建成林木良種基地、優良鄉土樹種采種基地、保障性苗圃50個,年產優質苗木3500萬株,保障項目順利推進。

強化惠民富民。堅持增效益與興產業同步推進,立足區域特色、資源優勢,依托項目建設發展柑橘、荔枝、脆李等特色經濟林40余萬畝,打造出巫山紅葉、萬州“水上森林”、北碚八橋疊翠等眾多生態美景,提供務工崗位上萬個,讓當地林農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山上增收。

重慶將把建設“兩岸青山·千里林帶”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加注重“提質”“興業”“利民”,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挖掘潛力拓空間。統籌耕地保護和生態安全,在嚴守耕地紅線的基礎上,組織專業人員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把全市林草資源的“家底”摸清楚,進一步拓展造林綠化空間,實施營造林100萬畝。

第二,創新發展顯特色。推行全周期森林可持續經營,提高森林質量和森林生態系統綜合功能。利用零星間隙地開展“小微綠化”,將原本被忽視或閑置的空間利用起來,增加綠色植被覆蓋。倡導農村“四旁”植樹,增加鄉村綠色景觀,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

第三,盤活資源增效益。抓住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機遇,創新森林資源開發利用機制,進一步推進林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持續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四庫”迭代建設,挖掘森林在涵養水源、創造經濟價值、保障糧食安全、固碳減排等方面多元功能,讓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持續釋放、協同提升。

相關專題:

責任編輯:邵煜晟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