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瞭望臺|“國”字號度假區加身 石柱黃水“冷經濟”的熱思考
推薦 | 要聞 重慶 兩江評 | 區縣 教育 文藝 | 健康 財經 生活 | 問政 汽車 直播 | 政法 視聽 專題 | 鳴家 史家 旅游 | 房產 國企 原創 | 應急 新聞發布

第161期

發布時間:Mon Jul 22 06:00:00 CST 2024

進入大暑,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距離重慶中心城區240公里外的石柱縣黃水鎮,迎來了一年中的高光時刻。

天上黃水,今年大不同。在一舉摘得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這張“國”字招牌后,三伏天再次喚醒人們對石柱的向往。無數游客匯聚于此,21℃的清涼和火熱的人氣成為鮮明的對比。

成功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背后,是石柱黃水潛心“修煉”的故事,如何講好這21℃下,清涼資源轉為火熱人氣和騰飛經濟的文旅融合故事,本期《渝州瞭望臺》,一起走進石柱黃水,感受這清爽與火熱碰撞下的夏日激情。

 

遠方的家
偏遠山區躋身第一方陣

平均海拔1500米,夏季的黃水有多清涼?答案是,平均氣溫只有21℃。

黃水的空氣質量有多好,體現在退休的王洪秋身上,就是“治住了多年的氣管炎,沒得那么喘了”。

老王與石柱結緣源于1969年下鄉工作,之后也多次到黃水旅游,而真正留住他的,是近幾年的黃水。

“早年這邊修第一批電梯房的時候我就來過,但當時還覺得交通、生活不方便,前兩年來看真的大變樣了,住了幾個月,回去朋友們都說氣色變好了?!蓖鹾榍锔嬖V華龍網記者,他現在也在當地買了房,每年都要過來住幾個月,修養身心。

黃水度假區。石柱縣文旅委供圖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全國新一批22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名單,石柱黃水是全市唯一入選名單的度假區,標志著黃水成功躋身全國旅游度假區第一方陣,成為推動石柱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清涼的溫度是石柱黃水人氣“火熱”的重要原因,卻不是唯一原因。是什么讓石柱黃水在重慶一眾避暑勝地中脫穎而出?

他的獨特在于匯聚了高山氣候、高原湖泊、原始森林、特色物產,四大獨特自然資源。另外,在這些天賦異稟的條件下,石柱還不斷修煉“內功”,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品質。

曾經,石柱黃水還是人跡罕至的偏遠山區,交通落后、產業欠缺、人口稀少。

度假區美麗自然風光。石柱縣文旅委供圖

這些短板在2017年迎來發展轉機,石柱縣啟動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全面提升區域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創新開發度假產品,在9.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挖高山氣候、森林康養、土家文化資源,11個核心度假產品應運而生。

炎夏,從四川、湖北、湖南、貴州、江西等省市的游客慕名而來,只為體驗夏日這份“特供”清涼。無論在街上、公園、湖畔、森林,還是酒店,避暑的游客不再因吃住行而煩憂。乘興而至,盡興而歸。

吃,度假區內有各類餐飲534家,特色餐飲名店21家,“土司王宴”“莼菜宴”“土豆宴”“蓮藕宴”四大名宴,滿足游客的味蕾;

住,有高端度假酒店、精品民宿、森林木屋、房車營地等360余家,總接待房間數8360間以上,可滿足游客的差異化住宿需求;

行,新建滬蓉高鐵黃水站及連接道路,度假區實現1小時重慶、3小時成都、4小時武漢、6小時上海,還有4條公交觀光線路讓游客出行更加便捷……

隨著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成功創建,石柱還將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讓游客的旅途更加便捷舒適,讓黃水成為游客“遠方的家”。

 

近處的“詩”
視聽盛宴助力文旅大融合

在石柱,有21℃的清涼,亦有100℃的視覺和聽覺盛宴。

“太陽出來啰兒,喜洋洋歐啷啰,挑起扁擔啷啷扯,哐扯,上山崗歐啷啰……”正在上演的是重慶市首個室內旅游演出項目,土家大型歌舞《天上黃水》。每到黃水避暑季,黃水鎮“土家大舞臺”都會進行文藝演出。

臺上是喜氣洋洋的土家演繹,臺下是人聲鼎沸的觀眾喝彩。

在黃水大劇院廣場上,每晚7點,游客們與身著土家民族服裝的演員一起共跳土家擺手舞,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天上黃水》。石柱縣文旅委供圖

“千人長桌宴”“萬人擺手舞”“萬人嗨唱啰兒調”……當21℃的清涼與100℃的視聽盛宴相遇,意味著,原汁原味的土家風情變得更加具象化。

“退休了不喜歡太冷清,我們去周邊考察了一圈,就覺得這里最熱鬧,文化氛圍也濃,每天晚上還有壩壩舞,有消遣才不會待不住?!迸戆⒁倘ミ^全國很多避暑勝地旅游,但最終選擇了石柱黃水,她最看重的是這邊的特色活動和廣場文化。

石柱是全國四個單一土家族自治縣之一,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81%。

“原汁原味的土家風情,主要帶來參與體驗感、視覺沖擊感、心靈歸屬感‘三個感受’,能夠讓游客放松的同時成為其中一員?!笔h有關負責人介紹。

對此,石柱也下了一番功夫。

長桌宴。石柱縣文旅委供圖

以文塑旅,為增強游客文化體驗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地改變以往“演員臺上演、游客臺下看”觀賞模式,傾力打造系列品牌文化活動,為旅居中的藝術愛好者提供展示平臺。

身處黃水,這里有無處不在的土家文化元素,連片成群的土家吊腳樓、精致多彩的土家民族服飾;還有創新打造的非遺廣場、土家風情街、文藝候鳥之家等文化體驗交流空間;更有定期舉辦的土家玩牛、轎夫號子、薅草鑼鼓、土家竹鈴球等非遺展演……

每一個建筑,每一個活動的打造,目的都是讓游客在這里體驗到真實而浪漫的土家族生活。如此,主客共享,游客不僅是觀賞者,更是表演者、體驗者,與當地居民一起,共同演繹出一場場文化盛宴,成為度假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而一場場長桌宴、擺手舞、啰兒調的歡聲笑語,正是黃水土家風情,文化之“詩”的生動注解。

 

騰飛的城
暑氣里升騰百億康養經濟

“當暑憶歸林,陶家借柳陰。蟬從初伏噪,客向晚涼吟……”這是唐代詩人李頻筆下的《避暑》。而在黃水避暑,不需要向誰借柳陰,更不需要歸隱于樹林。

“黃水不僅有美景,更有健康?!笔形幕吐糜伟l展委員會專家庫專家黃昌琪這樣說道。

這里的健康是特色,更是康養產業。依托著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這塊金字招牌,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游客體驗戲水游船。石柱縣文旅委供圖

另一方面,康養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不僅為游客提供了高品質的避暑體驗,更為當地商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今年我們對客房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服務也更加注重融入土家元素,游客們來這里住得更舒適了?!痹诙燃賲^海拔1500米的密林深處,花語山谷民宿馬歡見證了黃水度假區的迭代升級。

歷經7年耕耘,石柱康養產業發展從“三大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城郊休閑康養旅游區、大黃水生態康養度假區、沿江文化康養旅游區、地質公園自駕探秘康養旅游區、康養消費品產業基地”大格局聚焦為“冷水森林療愈核心區—大黃水康養勝地—縣域康養觀光體驗區”三級全域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

度假區豐富的活動。石柱縣文旅委供圖

同時,打破傳統的避暑游觀念,將休閑度假、鄉村旅游、特色餐飲、大型度假酒店和療養基地相結合,通過多元化的項目建設,帶動旅游區休閑觀光、度假養生、親子打卡等旅游生態的發展,形成“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戲雪”的四季游格局。

2023年,石柱全縣地區生產總值230.46億元,僅旅游綜合收入就貢獻了170億元,成功躋身2023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這是石柱旅游提檔,以及黃水旅游度假區持續提升的結果。

未來,黃水旅游度假區將繼續提升服務水平和接待能力,努力成為全國最具生態美、土家味、民族風、煙火氣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石柱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主政者說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郭小萍:

以世界眼光培育度假旅游精品 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

“風情土家,康養石柱”近年來已然成為石柱旅游的一塊響當當的牌子。而石柱夏季避暑的核心又在黃水鎮,所謂“避暑勝地,天上黃水”,早就深刻于人心。

作為旅游資源富集地,石柱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郭小萍介紹,這里地處神秘而奇特的北緯30°,平均海拔1500米,夏季平均氣溫21℃,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是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玩雪的絕佳之地,被評為“中國氣候旅游目的地”。

“度假區人文獨特、風情濃郁。擁有‘土家文化、巴鹽古道文化’兩大特色文化名片,還可體驗4000年原汁原味的土家文化。”談到避暑康養,郭小萍表示,立足獨特自然資源和特色土家民族文化,石柱成功打造三條精品旅游線路。

第一條是文化體驗之旅,沿線有非遺廣場、土家大舞臺、土家風情街和天上黃水大劇院,游客可以在非遺廣場看非遺展演、逛非遺市集;在土家大舞臺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在土家風情街感受“千人長桌宴”的熱烈氛圍;在黃水大劇院一起跳“萬人擺手舞”,觀看大型土家歌舞“天上黃水”。

第二條是康養休閑之旅,沿線有4A級景區畢茲卡綠宮、康體中心、高原湖泊和金科茶園,游客可以在綠宮體驗“森”呼吸、洗肺養生;在康體中心享受中醫理療、瑜伽健體;在太陽湖、月亮湖邊觀光漫步、看土家姑娘小伙水上對歌;在金科茶園品高山禪茶、賞巴渝新十二景“黃水林濤”。

第三條是運動激情之旅,沿線有體育公園、動步公園、秘境黃水樂園和森林王國,游客可以在體育公園、動步公園盡情揮灑汗水;在秘境黃水樂園與孩子一起加入精靈舞會,享受親子歡樂時光;在森林王國體驗星空露營、空中漂流、叢林穿越帶來的戶外激情。

下一步,石柱將乘勢而上、再接再厲,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接待能力,把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唱得更響,努力呈現全國最具生態美、土家味、民族風、煙火氣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記者手記

重慶山水資源豐富,石柱雖清涼資源稟賦,也容易與周邊地區發生同質化競爭。

如何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取決于借助資源,修煉“內功”的能力。

石柱少數民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81%,是世界經典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的發源地,還擁有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和22項市級非遺項目。

通過充分挖掘“土家文化、巴鹽古道文化”兩大特色文化名片,石柱走出了獨屬于自己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是遠方的家,亦是近處的“詩”。

石柱的文旅融合,正體現在“千人長桌宴”的熱烈氛圍,“萬人擺手舞”的同趣同樂上……未來,石柱的康養之道如何再踏新階,理療、茶園、瑜伽,還有“黃水林濤”,我們且聽且看。

記者 陳攀 王鈺/文

趙軍/設計

徐力超/編輯

 

兩江潮涌,渝州蔥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區縣幸福之治,探融合發展之勢。瞭望渝州,看見遠見。華龍網客戶端推出全媒體時政欄目《渝州瞭望臺》。以區縣為樣本,以成效洞悉發展之策,以對話論道繁榮之路,見證基層社會治理的提速增效,唱響巴渝大地經濟發展的時代合音。讀:言之有物的深度報道;看:融媒體多維度的呈現;問:區縣主政者權威解答。

往期回顧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