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瞭望臺丨潼南油菜花 錦上再添“花”
推薦 | 要聞 重慶 兩江評 | 區縣 教育 文藝 | 健康 財經 生活 | 問政 汽車 直播 | 政法 視聽 專題 | 鳴家 史家 旅游 | 房產 國企 原創 | 應急 新聞發布

第191期

發布時間:Fri Apr 11 06:00:00 CST 2025

一座菜花城,十全潼南宴,百萬游客來,一年一度的重慶潼南菜花節在交出亮眼答卷后悄然謝幕。不過,油菜花雖已謝去,“才華”仍在施展,潼南人在不經意間,將一季油菜花演變為產業四季歌。

在新的油菜產業場景中,潼南區將油菜花與文旅融合、制種與科研打通、種植與榨油綁定,構建了高起點、高效能的產業閉環。

本期《渝州瞭望臺》,為你解析錦上添“花”的潼南,如何實現油菜從“物理種植”向“化學反應”的良性轉化。

圖片1
“花”樣又上新

潼南錦上添“花”迭代玩法,游客心花怒放前來打call。

沖著“潼南油菜花”名氣和油畫般的風景而來,今年的菜花節,為潼南引來游客106.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7.76億元,同比增長15.82%。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注意到,今年潼南菜花節客流如潮,要歸功于推出了免門票政策。

花海中的旗袍秀。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花海中的旗袍秀。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潼南區文旅委負責人透露,通過對往年菜花節數據的分析,以及對今年行情的預估,他們決定嘗試免門票,通過降低游玩的門檻,有效刺激了游客的參與熱情。

俯瞰潼南陳摶故里景區。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俯瞰潼南陳摶故里景區。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潼南菜花節免門票并不吃虧,通過周邊餐飲、住宿、購物等“找補”了回來,這些消費場景同比增長超過20%,實現了“門票經濟”向“綜合消費經濟”的無縫轉型。

全免門票是引流的“敲門磚”,玩法進階則決定了人氣的上限。

為了“寵粉”,潼南區在葫蘆壩景區創新打造了亞洲最大夜明珠及雙龍戲珠彩扎燈組,日均吸引游客超2萬人次;推出的“花海奇妙游”藝術裝置獲得游客一致好評;兩場“萬人齊唱加油歌·花田夜歌會”,大量音樂愛好者及游客駐足停留,并在抖音、快手等熱門平臺分發作品,實現了裂變式傳播。

花田“夜歌會”。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花田“夜歌會”。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游客打卡“花?;疱仭?。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游客打卡“花?;疱仭?。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花海奇妙游。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花海奇妙游。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賞花之余,潼南還做好了景區聯動,以醉美菜花游活動為契機,雙江古鎮推出《雙喜至尊》沉浸式劇游活動,以豐富的劇情和互動體驗,吸引游客63.4 萬人次,同比增長6.5%;大佛寺景區憑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接待游客38.5萬人次,同比增長5.5%,形成“一核引領、多點開花”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雙喜至尊》沉浸式劇游。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雙喜至尊》沉浸式劇游。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一個月賺了一年的錢!”攤販、餐館和民宿的老板們紛紛笑開了花。

數據顯示,潼南隆鑫中央大街作為游客消費核心區,客流量顯著攀升,美食街區一座難求,太安魚、雙江涼粉等潼南特色美食吸引各地游客大快朵頤,帶動餐飲營業額同比增長32%。景區周邊農家樂、民宿入住率達90%,果蔬書院、千帆別院、興隆街大院等“潼州小院”精品民宿品牌進一步擦亮。

千帆別院的悠閑時光。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千帆別院的悠閑時光。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花”結科技枝

油菜花開得好,游客大飽眼福,還為科技賦能提供了新鮮的“素材”。

“我們正按照數字重慶‘1361’整體框架,以‘產業大腦+未來農場’為導向,創新全區農業全要素數字化管理、土地資源盤活利用、糧食穩產保供管控、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涉農服務掌上辦和‘AI+’智慧管理,形成‘1+4+N’數字農業系統構架。即農業數字一張圖、4個主導產業和N個實戰實效應用?!变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

潼南油菜花開的季節,百萬游客忙著賞花,科研人員則專注于研發。

南昌大學重慶研究院、市農業科學院潼南分院等三十余個農業創新平臺,在油菜種植的數字化、智能化上全面“動”了起來。

崖州灣國家實驗室重慶油菜試驗基地的“加盟”,令潼南油菜的研發氛圍更加濃厚。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從潼南區農委了解到,建設中的國家級實驗室,位于潼南區八角村落戶,總面積500畝。

“我們將力爭把基地建成立足重慶、面向西南、輻射長江流域冬油菜區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綜合體?!毖轮轂硣覍嶒炇腋敝魅?、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維才說。

國家級實驗室為潼南油菜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國家級實驗室為潼南油菜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潼南區相關負責人透露,構建專門研究油菜的國家實驗室,是該區百億油菜戰略的重要拼圖之一。潼南作為全國產油大縣、國家級油菜制種大縣、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全國油菜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去年全市十大農業科技成果潼南獨占三席,也就是說,潼南人在深耕油菜產業方面有著鮮明的創新基因,而崖州灣專家團隊恰好在農作物基因研究方面有著較強的優勢,雙方將加快探索創建“崖州灣國家實驗室潼南模式”,深化科學研究、技術推廣、人才培養、產業交流“四位一體”全面發展,促進農業科技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花”開育良種

與潼南油菜花一起生長的,是油菜的“芯片”。

作為油菜主產區的潼南,拿到了油菜制種的國際級金字招牌——國家油菜制種大縣。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潼南區深知油菜制種的重要性,在自主選育油菜優良品種的同時,該區還向上拓展資源,先后引進了“慶油3號”“渝油28”“華油50”等一批優質油菜品種。

油菜制種基地。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油菜制種基地。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潼南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告訴第1眼TV-華龍網記者,“慶油”系列油菜品種,是由市農業科學院油料所所長、重慶市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黃桃翠團隊研發的,該品種的問世,解決了我國長江流域種植的冬油菜品種含油量普遍偏低的痛點,具有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廣等特點。其中,“慶油3號”含油量達49.96%,“慶油8號”突破51.54%,“慶油11”更達52.37%,實現了“三碗菜籽榨一碗油”到“兩碗菜籽榨一碗油”的躍升。

重慶(潼南)農科城數字種苗工廠。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重慶(潼南)農科城數字種苗工廠。潼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與傳統品種相比,“慶油”系列畝產達200公斤,每畝收益可比其他品種增收300元。

隨著“優質雙低三高”品種的推廣,潼南全區油菜良種覆蓋率超過99%,實現“一鎮一品”的區域化布局和基地化制種。其中,在瓊江、涪江沿線的柏梓鎮、崇龕鎮、桂林街道等布局了油菜制種基地2.5萬畝,常年油菜制種面積萬畝以上。

潼南區六周農業流轉了近千畝地,其中一半種植檸檬,一半用于油菜制種,隨著制種行情的上揚,該公司決定采取“訂單農業”的方式,鼓勵基地周邊的農戶一起制種,共享產業的紅利。

來自市場的反饋顯示,潼南區“慶油”系列油菜品種,在長江流域推廣面積累計已超過2000萬畝,成為長江流域冬油菜區的核心品種,在全國的推廣面積更是超過3500萬畝。

“花”香變油香

上半年賞花、制種,下半年榨菜籽油,潼南區完成了油菜全產業鏈的完美閉環。

潼南佳禾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華,種的上千畝油菜,成為了崇龕油菜花景區重要的背景板,同時,他還有自己的榨油工坊,第1眼TV-華龍網記者看到,他的榨油設備做了精心保養,只等菜籽豐收時壓榨高品質菜油。

榨油工坊。受訪者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榨油工坊。受訪者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楊華透露,他們走的是無添加純菜籽油路線,由于成本高品質好,自然“篩選”出了高端客戶群體,每年都銷售一空,公司從事油菜種植、加工及周邊產業,年入超過200萬元。

在扶持中小榨油企業的同時,潼南區還引入了上市企業神農種業、國企紅蜻蜓等多家大型企業,訂單回收“慶油”油菜籽,并以此為原料,打造了“紅蜻蜓慶油3號菜籽油”“慶油香”“花千里”等多個菜籽油品牌,提升了重慶造菜籽油的影響力。

紅蜻蜓公司潼南廠區。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殷睿 攝
紅蜻蜓公司潼南廠區。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殷睿 攝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在潼南紅蜻蜓新廠區看到,其二期項目正在加速建設。現場負責人介紹,這里是紅蜻蜓旗下唯一的壓榨工廠,總投資約4300萬元的一期工程已于2022年底建成投產,年油料壓榨能力3.6萬噸,可年產濃香小榨菜籽油約1.2萬噸。生產線傳承古法壓榨的同時,通過自動化網絡系統控制,基本實現數字化、可視化管理。該公司追加投資7000余萬元上馬二期項目,建設300噸/天的食用油全自動包裝車間、花椒油(醬)生產線、紅外增香低溫壓榨生產線中試車間及研發中心等,有望在今年6月底投產,項目建成后,年產值有望達到2.5億元。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從潼南高新區管委會了解到,他們正積極支持龍頭企業建設浸出車間、精煉車間、小包裝車間及庫房,帶動中小油脂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農村土榨油坊加快升級,提升全區糧油的加工水平。

從賞花、制種、收籽再到榨油,潼南人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響了“四季歌”,也為“西部菜都”培育了新的百億級農業爆品。

主政者說

潼南區委書記文天平:

從賞花、制種、研發再到榨油

打造具有潼南辨識度的油菜全產業鏈

點狀思維搞農業,只能解決“吃飽”問題,鏈式思維做整合,才能盤活和做大全產業鏈,潼南區構建的油菜產業閉環,正是鏈式整合的范例。潼南區委書記文天平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往,潼南菜花節都是作為春季旅游的“單品”來打造,收益雖好但花期有限,如何借助其影響力,持續為油菜產業賦能?答案是兩個字“融合”。

首先,是油菜花與文旅的融合,通過舉辦菜花節這樣具有潼南辨識度的節會,讓景區和農戶賺到觀賞型油菜花“潑天流量”帶來的紅利。

其次,是制種與科研的融通,潼南油菜制種歷史悠久,常年種植面積32萬畝、產量4.3萬噸,是全國產糧大區和產油大區,被認定為國家級油菜制種大縣。隨著國家級實驗室等科研平臺的落戶,潼南在科技育種方面也走在了全國前列。

此外,一產(種植)與二產(榨油)的環環相扣,潼南油菜種植的機械化、規?;?,為油料加工企業提供了優質的原材料。

三個維度的“融合”,共同構筑了潼南油菜的產業底座和模式閉環,依托新構建的產業全場景優勢,潼南區委、區政府決定將油菜及周邊產業打通,進行通盤規劃,以此打造具有潼南辨識度的油菜全產業鏈,讓廣大農戶和企業共享產業發展的紅利。

記者手記

聞得花香,品得油香,潼南區抓住了潼南油菜花的流量,促進了產業鏈的增量。經過模式整合和產業引育,集賞花+文旅、科研+制種、種植+榨油的宏大產業場景正徐徐展開。在“疊加”產出的同時,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新的支撐,這樣的整合思維,來得正是時候。

第1眼TV-華龍網首席記者 羊華/文

記者 殷睿/外聯

趙軍/設計

石月/編輯

兩江潮涌,渝州蔥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區縣幸福之治,探融合發展之勢。瞭望渝州,看見遠見。華龍網客戶端推出全媒體時政欄目《渝州瞭望臺》。以區縣為樣本,以成效洞悉發展之策,以對話論道繁榮之路,見證基層社會治理的提速增效,唱響巴渝大地經濟發展的時代合音。讀:言之有物的深度報道;看:融媒體多維度的呈現;問:區縣主政者權威解答。

往期回顧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