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10碗菜⑥丨詹啟倫:七旬船夫用冰豆花擺出“江湖甜局”-華龍網

兩江新區10碗菜⑥丨詹啟倫:七旬船夫用冰豆花擺出“江湖甜局”

2025-04-29 13:53:38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編者按:

四方食事,一碗人間煙火;山城滋味,最是暖胃暖心。每一道家常菜里,都藏著歲月的溫度、家人的摯愛、鄰里的溫情,以及這座城市最質樸的深情。即日起,第1眼TV-華龍網推出原創專欄——兩江新區10碗菜,聚焦進入“渝味360碗·山城人家”家常菜名冊的兩江新區10碗家常菜,聽主廚們講述“一菜一人生”的煙火故事,看兩江新區如何以美食為紐帶,串起鄰里情、凝聚社區力。

第1眼TV-華龍網訊(張穎綠蕎)豆花你是吃甜的還是吃辣的?和川渝人喜愛的麻辣豆腐腦不同,一道紅豆白雪冰豆花入選兩江新區10碗菜,這道小吃的背后藏著七旬老人詹啟倫的故事,他用三代人的堅守,將一碗普通的甜豆花熬成了兩江新區的“甜蜜地標”。

這碗融合了活水點鹵技藝和家族記憶的紅豆白雪冰豆花,是山城夏日里最動人的“冰爽情書”。

詹啟倫的紅豆白雪冰豆花入選兩江新區10碗菜。第1眼TV-華龍網 張穎綠蕎 攝
詹啟倫的紅豆白雪冰豆花入選兩江新區10碗菜。第1眼TV-華龍網 張穎綠蕎 攝

一江活水點鹵

半世紀守藝傳承

時間回到1972年,知青返城的詹啟倫接過父親的杉木挑擔,在輪渡碼頭支起流動豆花攤。

他獨創“觀水點鹵法”——汛期減三分膽水保嫩滑,枯水添一縷花椒提鮮,讓嘉陵江活水點鹵的豆花帶著獨特的礦物香氣。

凌晨三點的江風中,鑄鐵磨盤轉出的豆漿與浪花同頻翻涌,點鹵時須觀江水漲落:汛期減三分膽水保嫩滑,枯水添一縷花椒提鮮。擺渡人端著藍邊碗蹲在躉船上,看雪白豆花在黃褐陶碗里微微震顫,恍若浪尖上的白鷺。

有一年特大洪水,當水漫過豆花船時,老詹把最后三桶豆漿吊在黃葛樹上,不斷為搶險人員供應熱豆花。

如今鋁皮船已換成玻璃鋼船,但凌晨三點磨豆漿、觀潮點鹵的傳統從未改變:霜降后用江北農場“牛蹄黃豆”,立夏前采南山崖壁野蜂蜜作蘸料。

詹興欣制作的紅豆白雪冰豆花。第1眼TV-華龍網 張穎綠蕎 攝
詹興欣制作的紅豆白雪冰豆花。第1眼TV-華龍網 張穎綠蕎 攝

三代匠心演變

甜味里的家族記憶

“這碗豆花,裝著我們家六十年的光陰?!闭矄惻畠赫才d欣回憶,祖母王德書當年用搪瓷缸裝井水冰鎮的甜豆花,是酷暑里最奢侈的享受;后來,父親創新加入白糖和牛奶,這一口來自父親的甜點,也成了女兒詹興欣童年對家最深刻的記憶。

如今,為了傳承父輩的手藝,詹興欣在父親手藝基礎上,對甜豆花進行了改良,加入了豆漿冰和紅豆,也成了現如今食客喜愛的冰豆花,在人和水上漂餐館熱賣。

冰豆花凝結的何止是時光?在詹家老宅,晨霧總伴著豆香升起——冬日是暖手的咸豆花,夏季是冰爽的甜豆花。這味道穿透三代人記憶:是知青返城時的謀生手藝,是女兒高考前的深夜點心,如今成了孫輩抖音直播間的非遺“冰酪”。

2023年,這項家傳技藝入選兩江新區非遺名錄,詹興欣在頒獎典禮上說:"奶奶的搪瓷缸,爸爸的挑擔,終于有了新傳承。"

女兒詹興欣分享紅豆白雪冰豆花背后的美食故事。第1眼TV-華龍網 張穎綠蕎 攝
女兒詹興欣分享紅豆白雪冰豆花背后的美食故事。第1眼TV-華龍網 張穎綠蕎 攝

移動的甜味地標

盛夏里遞出冰爽情書

竹舀輕搖,嫩豆花在舌尖化作涼霧,紅糖與野蜂蜜織就的琥珀網,兜住山城火爐的暴擊。在40攝氏度的山城夏日,一碗冰豆花,已成為老碼頭穿越時空遞來的情書。

古法熬制的胭脂紅豆覆在雪嫩豆花上,紅糖與野蜂蜜織就琥珀色的甜網,花椒的暗香在舌尖若隱若現。食客們端著碗坐在木板凳上,仿佛望見竹舀下的豆花如浪尖白鷺般輕顫。

這碗融合了江湖氣的甜品,既保留著老碼頭“一碗豆花換一個故事”的傳統,又創新推出“豆花盲盒”——隨機搭配當季鮮果、堅果碎,日均銷量超300碗。

如今,這艘飄搖半世紀的甜味方舟,仍在續寫著屬于山城的甜蜜傳奇。

責任編輯:董霞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