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慶奮斗者|他讓竹子長得快、賣得好、更值錢
深冬時節,歌樂山上的市林科院竹類種質資源收集圃,一叢叢竹林郁郁蔥蔥,滿坡的翠綠在微風中搖曳,沙沙作響。

新重慶奮斗者|他讓竹子長得快、賣得好、更值錢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2023-12-14
新重慶奮斗者|他讓竹子長得快、賣得好、更值錢

童龍(右)正在野外考察竹林長勢。(受訪者供圖)

人物名片>>>

童龍,1988年5月出生,重慶市科技特派員,現任重慶市林業科學研究院工程師。

作為我市林業系統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童龍主要從事竹類資源的收集與創新、豐產技術栽培推廣等,先后主持或參與20余項科研課題,承擔80余項科技服務項目;建立各類竹種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總面積達6800畝。他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8件、實用新型專利4件、外觀設計專利2件、軟件著作權3項,選育市級良種3個。多年來,他用腳步丈量大山,帶領團隊走遍了全市38個區縣,繪制出重慶竹類種質資源分布圖,確認保存了一批區域性的竹類種質資源。

深冬時節,歌樂山上的市林科院竹類種質資源收集圃,一叢叢竹林郁郁蔥蔥,滿坡的翠綠在微風中搖曳,沙沙作響。

溫室大棚里,市林科院工程師童龍俯下身子,察看著綠竹幼苗的長勢,“運用我們自創的叢生竹工業化育苗法,竹種2至3年就能長兩米高,幼苗存活率在90%以上?!?/p>

今年6月,該項技術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已獲得發明專利授權。

童龍今年35歲,2014年林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后進入市林科院工作,從事竹類資源的收集與創新、豐產技術栽培推廣等工作。短短9年時間,他就取得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平均每年獲一項發明專利,解決了竹子在育苗、造林和高效培育等方面的系列技術問題。

自創叢生竹工業化育苗法

竹子繁殖速度提高10倍以上

“刺黑竹,竿節呈暗紫色,用途以鮮筍采挖為主;金佛山方竹,竹竿近方形,主要生長在大婁山山脈一帶……”從各種竹子的形態,到分布、用途,童龍如數家珍?!懊恳恢曛褡佣己盟埔患に嚻?,大自然賦予了它們不同的紋理和圖案?!蓖堄X得這是竹子最奇妙的地方。

川渝地區是我國竹子的主要適生區,目前,在我市境內生長、培育的竹種就有200多個。剛進市林科院,童龍就參與了全市竹類種質資源普查工作。整整兩年,他和團隊走遍了我市各個區縣,將那些生長在深山里、保留在農民手中的古老地方品種和珍稀野生竹種資源收集起來,完成標本采集186份,摸清了“家底”。

自然界里,竹子一般通過地下根莖系統繁殖,要3—5年才能成林?!氨M管竹子的繁殖速度很快,但在上千畝的大面積國土綠化項目中,這樣的速度還是有些跟不上。”童龍說。

為了實現竹苗快繁,童龍帶領團隊自創了叢生竹工業化育苗法,利用叢生竹的竹之節段進行育苗,而后再移植造林。

這并非易事。童龍設置了30多個樣本,按照竹枝節段選取、竹枝節段分割、竹枝節段處理的不同,進行了跟蹤記錄,測試水分條件、基質制備、基質配比等對竹枝節段育苗的影響,把樣本中存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的鞭段選出來,形成一套完整的竹鞭埋鞭育苗體系。

“和自然繁殖相比,我們能將繁殖速度提高10倍以上?!蓖堊院赖卣f,今年6月,這一工廠化的扦插繁育技術正式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研究適應山地的雙層覆蓋法

竹筍提早上市帶動筍農大幅增收

為了讓更多林業科技成果在田間地頭“生根發芽”,多年來,童龍扎根山林,參與建設各類竹種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總面積達6800余畝。

豐都三建鄉,伴隨著陣陣山風,七八名工人揮舞著鋤頭,為雷竹林鋤草施肥。

2021年,童龍作為產業指導組成員被選派到三建鄉駐村,彼時,三建鄉正在大力發展雷竹產業。每年雷竹出筍時節,正趕上全國春筍批量上市,因為市場飽和,村民們為了保本,常常要賤賣雷竹筍。

有沒有辦法提早上市,讓農民不吃虧?童龍想到了竹筍覆蓋技術。

這項技術最早起源于浙江。為適應重慶丘陵山地地形,童龍在樣地里對技術進行了多次改良,最終自創“礱糠+稻草”的雙層覆蓋法,通過微生物在分解有機覆蓋物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提升土壤溫度,再配合土壤、水分、養分等集約管理,達到提早出筍、延長筍期的目的。“與原始技術相比,我們增加了有機物的覆蓋量,這就好比給竹林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即使遇上低溫寒冷天氣,竹筍也能自然生長?!蓖堈f。

2022年12月底,首批運用雙層覆蓋技術栽種的雷竹陸續出筍,比正常生長期提前了三個月。這一年,三建雷竹筍率先搶占冬筍市場,單斤收購價最高時賣到了20元,帶動筍農年收入大幅增長。

攻克保鮮技術難點

麻竹葉制成食品包材出口海外

竹子渾身是寶,竹根、竹竿、竹梢、竹葉,甚至細碎的竹屑、鋸末,都能作為生產原料,加工成各種竹產品。但是目前,我市竹產品加工企業比較單一,主要以休閑即食食品加工為主。

“‘以竹代塑’是發展趨勢,將開辟竹制品加工新賽道,成為重點發展的低碳產業?!蓖堈f,早在2018年,他便與團隊一起致力于研究一種利用麻竹葉加工替代粽葉的新型工藝。

麻竹是我市栽種的主要竹類品種之一,相比粽葉,麻竹葉產量高,采摘成本低,是替代塑料作為食品包裝材料的不二選擇。

當時,國內還沒有從事類似研究的先例,童龍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新鮮的麻竹葉色澤翠綠,如何對它進行保鮮處理,成為技術難點。通過大量的資料查閱和實驗,童龍發現,可以利用銅離子對生物酶的抑制作用,防止麻竹葉發生褐變,從而達到護色保鮮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他又運用超低溫冷凍處置、電化學處理等前沿技術,將麻竹葉的保鮮期延長到3—6個月。

2018年,這項技術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并在榮昌多家竹制品加工企業推廣。目前,僅榮昌區雙河街道每年就要加工4000噸麻竹葉,這些制作成食品包材的麻竹葉還漂洋過海,出口越南、韓國、日本等國,帶動了榮昌麻竹葉相關產業發展。記者 左黎韻

分享
新浪微博

新重慶奮斗者|他讓竹子長得快、賣得好、更值錢

2023-12-14 07:10:05 來源:
新重慶奮斗者|他讓竹子長得快、賣得好、更值錢

童龍(右)正在野外考察竹林長勢。(受訪者供圖)

人物名片>>>

童龍,1988年5月出生,重慶市科技特派員,現任重慶市林業科學研究院工程師。

作為我市林業系統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童龍主要從事竹類資源的收集與創新、豐產技術栽培推廣等,先后主持或參與20余項科研課題,承擔80余項科技服務項目;建立各類竹種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總面積達6800畝。他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8件、實用新型專利4件、外觀設計專利2件、軟件著作權3項,選育市級良種3個。多年來,他用腳步丈量大山,帶領團隊走遍了全市38個區縣,繪制出重慶竹類種質資源分布圖,確認保存了一批區域性的竹類種質資源。

深冬時節,歌樂山上的市林科院竹類種質資源收集圃,一叢叢竹林郁郁蔥蔥,滿坡的翠綠在微風中搖曳,沙沙作響。

溫室大棚里,市林科院工程師童龍俯下身子,察看著綠竹幼苗的長勢,“運用我們自創的叢生竹工業化育苗法,竹種2至3年就能長兩米高,幼苗存活率在90%以上?!?/p>

今年6月,該項技術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已獲得發明專利授權。

童龍今年35歲,2014年林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后進入市林科院工作,從事竹類資源的收集與創新、豐產技術栽培推廣等工作。短短9年時間,他就取得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平均每年獲一項發明專利,解決了竹子在育苗、造林和高效培育等方面的系列技術問題。

自創叢生竹工業化育苗法

竹子繁殖速度提高10倍以上

“刺黑竹,竿節呈暗紫色,用途以鮮筍采挖為主;金佛山方竹,竹竿近方形,主要生長在大婁山山脈一帶……”從各種竹子的形態,到分布、用途,童龍如數家珍。“每一株竹子都好似一件工藝品,大自然賦予了它們不同的紋理和圖案?!蓖堄X得這是竹子最奇妙的地方。

川渝地區是我國竹子的主要適生區,目前,在我市境內生長、培育的竹種就有200多個。剛進市林科院,童龍就參與了全市竹類種質資源普查工作。整整兩年,他和團隊走遍了我市各個區縣,將那些生長在深山里、保留在農民手中的古老地方品種和珍稀野生竹種資源收集起來,完成標本采集186份,摸清了“家底”。

自然界里,竹子一般通過地下根莖系統繁殖,要3—5年才能成林?!氨M管竹子的繁殖速度很快,但在上千畝的大面積國土綠化項目中,這樣的速度還是有些跟不上?!蓖堈f。

為了實現竹苗快繁,童龍帶領團隊自創了叢生竹工業化育苗法,利用叢生竹的竹之節段進行育苗,而后再移植造林。

這并非易事。童龍設置了30多個樣本,按照竹枝節段選取、竹枝節段分割、竹枝節段處理的不同,進行了跟蹤記錄,測試水分條件、基質制備、基質配比等對竹枝節段育苗的影響,把樣本中存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的鞭段選出來,形成一套完整的竹鞭埋鞭育苗體系。

“和自然繁殖相比,我們能將繁殖速度提高10倍以上?!蓖堊院赖卣f,今年6月,這一工廠化的扦插繁育技術正式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研究適應山地的雙層覆蓋法

竹筍提早上市帶動筍農大幅增收

為了讓更多林業科技成果在田間地頭“生根發芽”,多年來,童龍扎根山林,參與建設各類竹種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總面積達6800余畝。

豐都三建鄉,伴隨著陣陣山風,七八名工人揮舞著鋤頭,為雷竹林鋤草施肥。

2021年,童龍作為產業指導組成員被選派到三建鄉駐村,彼時,三建鄉正在大力發展雷竹產業。每年雷竹出筍時節,正趕上全國春筍批量上市,因為市場飽和,村民們為了保本,常常要賤賣雷竹筍。

有沒有辦法提早上市,讓農民不吃虧?童龍想到了竹筍覆蓋技術。

這項技術最早起源于浙江。為適應重慶丘陵山地地形,童龍在樣地里對技術進行了多次改良,最終自創“礱糠+稻草”的雙層覆蓋法,通過微生物在分解有機覆蓋物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提升土壤溫度,再配合土壤、水分、養分等集約管理,達到提早出筍、延長筍期的目的?!芭c原始技術相比,我們增加了有機物的覆蓋量,這就好比給竹林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即使遇上低溫寒冷天氣,竹筍也能自然生長?!蓖堈f。

2022年12月底,首批運用雙層覆蓋技術栽種的雷竹陸續出筍,比正常生長期提前了三個月。這一年,三建雷竹筍率先搶占冬筍市場,單斤收購價最高時賣到了20元,帶動筍農年收入大幅增長。

攻克保鮮技術難點

麻竹葉制成食品包材出口海外

竹子渾身是寶,竹根、竹竿、竹梢、竹葉,甚至細碎的竹屑、鋸末,都能作為生產原料,加工成各種竹產品。但是目前,我市竹產品加工企業比較單一,主要以休閑即食食品加工為主。

“‘以竹代塑’是發展趨勢,將開辟竹制品加工新賽道,成為重點發展的低碳產業?!蓖堈f,早在2018年,他便與團隊一起致力于研究一種利用麻竹葉加工替代粽葉的新型工藝。

麻竹是我市栽種的主要竹類品種之一,相比粽葉,麻竹葉產量高,采摘成本低,是替代塑料作為食品包裝材料的不二選擇。

當時,國內還沒有從事類似研究的先例,童龍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新鮮的麻竹葉色澤翠綠,如何對它進行保鮮處理,成為技術難點。通過大量的資料查閱和實驗,童龍發現,可以利用銅離子對生物酶的抑制作用,防止麻竹葉發生褐變,從而達到護色保鮮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他又運用超低溫冷凍處置、電化學處理等前沿技術,將麻竹葉的保鮮期延長到3—6個月。

2018年,這項技術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并在榮昌多家竹制品加工企業推廣。目前,僅榮昌區雙河街道每年就要加工4000噸麻竹葉,這些制作成食品包材的麻竹葉還漂洋過海,出口越南、韓國、日本等國,帶動了榮昌麻竹葉相關產業發展。記者 左黎韻

親愛的用戶,“重慶”客戶端現已正式改版升級為“新重慶”客戶端。為不影響后續使用,請掃描上方二維碼,及時下載新版本。更優質的內容,更便捷的體驗,我們在“新重慶”等你!
看天下
[責任編輯: 杜漩 ]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精彩視頻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