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機制 忠縣2023年新增產權交易37宗
重慶日報訊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彭瑜)2月4日,記者從忠縣獲悉,剛剛過去的2023年,全縣新增產權交易37宗,而農村土地流轉交易糾紛信訪案件數量同比下降54%。
“‘一升一降’主要得益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機制的完善。”忠縣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縣以深化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為抓手,圍繞何處交易、交易什么、怎么交易、如何防范風險等問題,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機制,推動了城鄉要素合理流動。
過去,忠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主要由縣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中心承擔,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服務鏈條空缺。
通過改革,忠縣建立了縣級交易總平臺,29個鄉鎮(街道)公共服務中心設立專門服務窗口,350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農事服務窗口同步設立服務網點,健全了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推動交易服務統籌聯動。
“通過激活資源,拓展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品種?!敝铱h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革前,除正常的土地、林地流轉外,其他經營性資產、小型水利設施等進入市場交易難,交易品種較少、活力不足,“改革后,交易品種擴充至19類,全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量顯著提升。”
記者了解到,忠縣出臺《忠縣耕地進出平衡指標有償調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探索將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列為交易品種并完成全市有償調劑“第一單”,盤活閑置宅基地和農房6宗、面積2020平方米;深化權屬類交易,吸引城市資本創辦或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發展電商、文旅、民宿等服務產業,促進農村承包地經營權、“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經營權、養殖水面使用權等流轉交易;創新產品類交易,依托全國唯一的省部共建柑橘產地市場優勢,開發柑橘產品現貨期貨、科技成果等產品,推動2100余項涉農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成果市場化交易。
“既要提高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質效,又要防范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風險?!敝铱h相關負責人坦言,以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入市進場把關不嚴,交易流程簡單粗放,鑒證效用發揮不夠;產權流轉交易風險管控乏力、權責不清,交易經濟糾紛、合同官司時有發生,農戶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為此,忠縣建立登記備案管理工作機制,創新推行線上撮合競爭和線下簽約鑒證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將農村產權進場流轉交易列入農業產業化項目、涉農扶持資金、涉農惠農補助申報正面清單;健全流轉交易監管體系、開展流轉交易數據分析、加強流轉交易風險評估、建立合同履約保障機制、強化信用獎懲評價,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則進一步完善,流轉交易市場監管實現制度化、規范化,交易質效進一步提升、交易更加公正透明。
去年,忠縣9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辦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鑒證與金融擔保公司、銀行進行抵押貸款合作,貸款金額3.37億元、抵押土地面積2774畝,有效促進農村資源資產化、資產資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