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瞳 | “花甲”大田灣 歸來仍“少年”
記者手記:
大田灣體育場,是青春,是回憶,是團結奮斗、拼搏進取的山城精神象征。

六十六載的大田灣體育場,已是年過“花甲”。
它曾經輝煌過,見證過重慶乃至新中國體育騰飛;也曾經落寞過,一度球場荒廢、雜草叢生。
12月30日,大田灣體育場煥新歸來。
歸來,仍是“少年”。

1956年,大田灣體育場建成后,舉行了重慶市第一屆工人體育運動大會,17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運動會,賀龍還親自為第一場足球賽開球。

建成投用后,大田灣體育場見證著許多重要時刻。
1965年9月,周恩來總理陪同西哈努克親王在大田灣觀看足球比賽后接見雙方運動員。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甲級體育場,大田灣體育場承載了老百姓對健康生活的向往。改造前,渝中區老體協的會員們,在場地內練習持杖健步走,準備參加比賽。體育場封閉改造后,他們只得另尋場地訓練。

全新的大田灣體育場重新開放,大家第一時間都回來了,一邊和老友們聊天,一邊持杖訓練。

2019年10月28日,重慶市第三十中學校在這里舉行校運會,這是大田灣體育場封閉前的最后一場運動會。許多重慶人的體育夢,便是從此始發。

如今的大田灣體育場塑膠跑道,選用的是環保、健康、安全的預制型橡膠卷材,獨特的表面凸紋和底部凹巢設計,有效保證了群眾運動的安全性。

2010年,大田灣體育場逐漸落寞,場地破落不堪,看臺被鑒定為危險建筑,跑道幾經風雨損壞嚴重,因硬件老化不能再舉辦大型的比賽和演出。

2020年8月,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開工建設,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保護修繕大田灣體育場文物建筑,打造“全民健身中心”;拆除范圍內非核心功能建筑,建設生態體育公園;利用體育場內地下空間,配建必要地下車庫。

大田灣體育場的紅墻木門,曾是體育場最具標志性的特點。穿過這一道道木門,便能進入到內場,為自己喜歡的球隊加油吶喊。

為了保留這份記憶,修繕從體育場的建筑材料和修建工藝,都按照當年原貌全部還原,做到“修舊如舊”。團隊對原有保留的木門采取加固,聘請傳統工匠,采用傳統榫卯方式進行修繕。

1997年初,前衛寰島正式落戶重慶,主場就在大田灣體育場,從此,大田灣體育場開始迎來了新的階段。頗有年代感的足球記分牌,見證了為重慶而戰的球隊。

修繕后的大田灣體育場包含了人造草足球場和標準400米跑道,室外生態體育公園包含籃球場、網球場、氣排球場、乒乓球場和門球場等。

在大田灣體育場封閉改造前,何仁俊帶著老伴到大田灣散步。何仁俊老人回憶,他第一次到大田灣還是上世紀50年代自己讀小學的時候,一晃將近一個甲子的時間都過去了。

接到大田灣體育場對外開放的消息,一些運動愛好者和附近居民,第一時間便來到新場地運動打卡,嶄新的跑道,完善的設施,讓大家贊不絕口。

曾經,空蕩蕩的臺階,布滿青苔,靜靜見證著時光冉冉。

如今,大田灣體育場看臺座椅全部修繕,采用的灰色塑膠極具歷史感。目前,看臺有23000多個座位,可滿足各類賽事活動。

2019年10月28日,一群小朋友還特別趕來,站在體育場的大鐵門處,和大田灣“道別”。

再次相見,曾經的大鐵門已消失無蹤。據大田灣體育場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后大田灣體育場將成為市民健身休閑、都市旅游、體育產業的全民健身綜合體。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董進/文
張質、李文科、中建八局/圖
李文科 連肖/主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